约14000字。
2006年《考试大纲》的总体解读与命题趋势分析
2006年《考试大纲》的制订是在总结全国统一高考命题工作,包括分省命题工作,并广泛征求分省命题省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的。
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的最大特点是平稳,其次是过渡。
变化小是2006年《考试大纲》的主要特点,较好的保持了和2005年的连续性。
一、明确《考试大纲》重要性
1、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开展分省命题的今天,高考命题更要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
2、明确了考试原则和要求:通过题型示例了解考查的知识和能力,了解整个试卷和不同题目基本的难易程度;
3、明确了复习的范围,减少了盲目性。
4、《考试大纲》以考试机构文件的方式公布考试的基本原则和范围,增加了考试的透明度,有利于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二、领悟高考命题基本原则
试卷设计和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高考改革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高考试题重点考查的是大学新生所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考试范围要遵循中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题型设计上要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
2006年高考的命题思路是“稳定中求发展”,在稳定命题原则、题型结构、考查要求、试卷难度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1、命题原则与2005年保持一致
高考命题的最根本的原则(或指导思想)就是考查出考生的学习潜质。把考生看做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物。于是,我们就有两个说法:
(1)当前的高考要求的是在较强的综合素质基础上,鼓励充分发挥特长:
(2)当前的高考要求的是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是全面的应考能力,包括基本素质、道德修养、考试技巧、心理、身体等等。
2、题型结构相对稳定
每年出版的《考试大纲》均会对下一年度试卷中将要启用的题型结构做出明确的说明和限定。命题者将其视为与全体考生达成的协议,会严格按此执行。题型结构的确定是许多命题人员大量研究和调查的结果,所以一旦确定,一般会沿用几年的时间。如果题型需要调整,命题组一定会在前一年出版的考纲中予以说明。
3、考核内容相对稳定。各科的考核内容、能力要求基本稳定,在提法上进一步明确、科学,为利于考生复习,有利于稳定中学教学。
4、试卷难度应逐年保持一致
根据教育测量理论和高考的实际情况,试卷的难度为0.55时对高校选拔考生和中学教学较为有利。在命题的整个过程中,试题命制人员时时考虑各题难度情况、考生整体能力变化与否等各种因素,使试卷难度趋近于既定的理想难度。需要说明的是,命题人员所追求的应该是整份试卷难度的稳定,而非试卷中各个大题难度的稳定。一般来讲,命题人员每年均会根据前一年度社会对命题的评价和建议,适当调整各大题的难度,以体现命题的指导思想,并使当年试卷与前几年试卷难度基本一致。
5.在2005年《考试大纲》的基础上,2006年《考试大纲》把“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如理科综合将“命题要求”的具体内容表述为“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这一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