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70字。
促织 备课资料
河南省新安县一高 党延平
课文鉴赏说明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一 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促织》揭露社会的黑暗,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促织》是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悲喜剧,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
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故事不止一个转折,先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为促织,成名先是“薄产累尽”,继而“无所赔偿,忧闷欲死”,而后费尽心力,捉不到一头合适的,以致被打得“两股间脓血流离”,但求一死了之。
下面的故事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次转折。成名终于捉到一头好的,“状极俊健”,“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由绝望而大喜过望,“举家庆贺”。而转机非常神奇,是一个“能以神卜”的“驼背巫”,用一张画指点的。成名按图索“虫”,虽然很费了一番工夫,可是果真发现了,果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占卜的情景写得神秘莫测,弥漫着神奇色彩。香烟缭绕,密室垂帘,巫婆并非装神弄鬼,竟是“无毫发爽”,非常之灵,可谓神了。这便是“志怪”了。事实上决不可能,而情节的离奇,却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不料,接下去,却又乐极生悲。成名儿子想偷看,不好,出事了,促织“就毙”,成名儿子吓得跳井自杀。夫妻俩“抢呼欲绝”,“不复聊赖”。这一转折,大喜变大悲。转得又完全自然,这样稀奇的促织让孩子好奇,是自然的,这样俊健的促织“跃掷径出”,也是自然的。一头促织,竟使儿子吓得寻死,说到底,全是官府凶残的缘故。“抢呼欲绝”之声,就是血泪斑斑的控诉。
下面又出现第三转,这一转折,笔法又有变化,不像第二转那样陡起陡落,而是慢慢转折过来,而且转折的原因秘而不宣,到最后才说明白,竟是成子身化促织。作者把这头促织写得处处出人意外:一是就在门外鸣叫;二是你捉它,捉不住,你不要它,它偏“跃落襟袖间”;三是粗看太小,不行,细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四是大智若愚,大勇似怯。其实,这头促织乃成子所化,天下促织当然不在话下,公鸡也不在话下。可是作者并不把它写成“巨身修尾”“状极俊健”,反而把它写成又小又蠢,同时暗暗透露它乃神物。这样就在巨大的反差中生发出种种怪异有趣的情节。成名捕捉的过程一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