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蜀 道 难》李白 教案
广东汕头潮南区陈店中学 林宏智
授课主题:第15课 〈〈蜀道难〉〉 李白
授课时间:2006年2月28日 第3周 星期二
授课地点:汕头市潮南区陈店中学高一(1)班
主讲老师:林宏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李白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其风格的特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及其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先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疏通字词的意义,熟读、诵读、品味语言、鉴赏分析诗歌,探究诗的意境、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反复吟诵,结合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 揣摩品味 探究合作 理解鉴赏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揣摩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鉴赏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4分钟)
让学生集体背诵以前学过李白写的几首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浓厚兴趣。
二、介绍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4分钟)
1、 作者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的美称。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
2、 写作风格:
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期间。孟棨《本事·高逸第三》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如此说可信,则本诗作于742~744年前后。从诗的内容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三、 课文知识归纳:(检查预习情况)(8分钟)
正字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