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3380字。
系列写作案(四)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
【写作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运用辩证分析的有效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分析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高分作文
“唯分数论”之殇(1)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2)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到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若孩子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3)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地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夜以继日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孩子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其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4)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道:“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5)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