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诗眼”、“炼字”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960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课前热身:
以下三组诗句中最生动形象的字分别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春景》宋祁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张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蒋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陆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阐释
“炼字”,是指诗人在写作时,从众多的备用字中,选择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那一个”,使得所用之字较之其他字,更形象、更凝练、更富有表现力。一首诗,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所“炼”之“字”,大多是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等。
提问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解题方略
①解释词义、点明手法 (先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如有手法则点明所用的手法)
②描摹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谈谈所用手法的效果)
③渲染意境、表达感情(点出该字烘托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意:在结构上的作用,如与标题、上下文的关系。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
鉴赏诗歌的“诗眼”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眼的特点,掌握诗歌的炼字技巧。
2.学会分析诗眼,能够规范答题。
3.借助诗眼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诗眼”释义
所谓“诗眼”往往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具体表现为句中“眼”和诗中“眼”两种形式。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这类题主要考查炼字。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在言情和谋篇上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
二、“诗眼”示例
1.“句中诗眼”示例: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垂、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空)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绿)
2.“全篇诗眼”示例: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眼:愁(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