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4480字。
13 不自由,毋宁死 奥林匹克精神
◎语林撷英
有关“自由”的名言
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2.我无意改变时常表达的个人愿望:愿天下所有人都能自由。
([美]林肯)
3.放弃基本的自由换取苟安的人,终归失去自由,也得不到安全。
([美]富兰克林)
4.自由之于人类,就像光明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
([美]英格索尔)
“奥运”名言集锦
1.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比利时]罗格)
2.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
([法]顾拜旦)
3.奥运会是青春、体育与和平的盛会。
([西班牙]萨马兰奇)
4.用接力跑的方式传递圣火,目的在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使和平和友谊的种子在更多的国家扎根、生长、开花和结果。
(《奥运会语录》)
◎诗海拾贝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①,忍死须臾待杜根②。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 ①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②忍死:装死。须臾:不长的时间。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仰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险。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赏析】 诗的前两句,以张俭、杜根这两个历史人物受迫害的故事,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的正义性和深得人民的支持与同情。用张俭“望门投止”的典故,表示对已逃亡出京的康有为的思念。他想到目前仍有很多的志士正处在极其严峻、险恶的环境中,他们像杜根那样“忍死须臾”,以待时机。他相信,终有一天,“杜根”会重返政治舞台,中国的将来要寄希望于他们了。诗的后两句,着重说自己的死。这两句诗表现了谭嗣同以身殉难、壮烈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作者档案
【简介】 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生于维吉尼亚,历任弗吉尼亚州通讯委员会委员,民团司令,该州州长,深受爱戴,被誉为“弗吉尼亚之父”。晚年因与华盛顿总统政见不合,拒绝在新政府中供职。1799年在演讲中呼吁民族团结,同年去世 【作品】 《不自由,毋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