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的期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0840字。
14 白发的期盼(节选)
◎语林撷英
关于“孝亲”的名言
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2.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
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4.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
5.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后汉书》)
6.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何铸)
7.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
(鲁迅)
8.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林语堂)
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10.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11.儿行千里母担忧。
(褚人获《隋唐演义》)
12.没有母亲,何谓家庭?
(艾•霍桑)
13.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萨克雷)
14.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劝报亲恩篇》)
15.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
(袁采)
◎诗海拾贝
游 子 吟
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①,报得三春晖②。
【注】 ①寸草心:比喻游子的心。寸草,小草。②三春晖:比喻母亲的慈爱。 三春,孟春、仲春、季春,即春天;晖,阳光,比喻慈母的恩惠。
【赏析】 开头两句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慈母“手中线”和游子“身上衣”,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三、四句写临行前老母一针一线地细密缝制,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以形象的比喻,寄托游子对慈母炽烈的深情,也反衬出慈母的高大形象。
◎作者档案
【简介】 温秋阳,1967年生,哈尔滨人。1989年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辑系毕业,1989至1991年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工作,1991年到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4年获新闻系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中心,现任《都市森林》节目制作人 【作品】 温秋阳参与创作的系列节目《生命之光》获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特别奖,主创的《在爱的怀抱中》《让欢笑代替哀愁》获中国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一等奖,《无臂蛙王》获2000年中国广播社教节目奖一等奖,《故事人生》获2000年广播电视老年节目评选广播节目奖一等奖,《盲童篇》获1997年“红棉杯”中国广播大奖最佳公益广告奖
◎背景探寻
20世纪末,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外面的世界一展身手。为了美好的明天,他们出发了。有的出国留学,有的离乡务工,而他们年轻的身影后面留下的,是他们日渐老去的白发爹娘和被学者称为“空巢”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