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两篇》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1480字。
1 时评两篇
诗海拾贝
中 秋 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 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是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团圆,更值兄弟团聚,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诗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忧”。
这首小诗,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好月圆”的喜悦;与兄弟子由相聚,体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要分别的哀伤与好景难常在的惆怅。
语林撷英
“平等”名言集锦
1.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
2.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纪伯伦
3.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4.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托•杰弗逊
“勤俭节约”名言集锦
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2.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左传》
3.奢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4.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5.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象,绝不是原因。——鲁迅
作者卡片
姓 名 徐 勤 江南客
职 业 著名媒体从业者 《人民日报》著名记者
相关资料 善写时评类文章,在媒体界较有影响。主要作品有《从尊重保姆做起》 多次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深受读者喜爱。主要作品有《向任长霞学什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监督者也应接受监督》等
背景呈现
《车队与红灯》
这篇文章写于2003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文章写作的动因是新华社关于“两会”代表的车队不再是一路绿灯的报道。因为“两会”车队一路绿灯这个现象经常发生,大家都习以为常,可是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放在特权与平等的天平上称量一下”,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这篇文章写于2003年中秋节前后。中秋节吃月饼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是全家团圆、祝福平安的一件事。可是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月饼消费出现了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现在的月饼消费在乎礼而不在乎吃”。殊不知,我们的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