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2840字。
《过秦论》教学设计
南康中学语文组 张文芳
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梳理文章结构,概括各段大意;
3、分别从“兴与亡•长与短” 、“强与弱•成与败”、 “攻与守•仁与暴”等三个维度对文章进行思辨性探究,引导学生逐步领会“秦之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从“兴与亡•长与短” 、“强与弱•成与败”、 “攻与守•仁与暴”等三个维度对文章进行思辨性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思辨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投影)“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节选)
从李白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秦国横扫天下、傲视群雄的恢弘气势,而如此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却在短短15年间众叛亲离、土崩瓦解,令后人不胜感慨!秦亡的原因究竟何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经典的古代论说文,看看汉初才子贾谊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过秦论》。
二、解题
过秦:过,本义为名词,过失,在此处后接宾语“秦”,可见是活用作动词,意为“指出……的过失”。
三、疏通文意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注解自读自译课文,圈画出认为重要的字词,遇到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
1、重点字词
由学生自主提问,指名另一位学生回答,检测预习情况。
2、疑难字词
由学生自主提出,其他同学自愿回答,若答不出则由老师作答。
3、明确:
(1)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使……相斗)
(2)蒙故业,因遗策 (沿袭)
(3)之属、之伦、之徒 (之,这;属、伦、徒,类)
(4)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逃跑的士兵、溃败的士兵)
(5)奋六世之余烈 (功业)
(6)以为桂林、象郡 (“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7)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器,“兵”的本义,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
(8)天下云集响应 (云、响,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应和)
四、梳理结构
1、小组讨论:文章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有几个层次?
2、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点拨:(多媒体投影)
(一)秦兴亡的过程 兴 第1段:崛起(孝公)
(第1——4段) 第2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