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1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3/9 14:32: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560字。

  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扫清文字障碍,熟读成诵。
  二、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三、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掌握本诗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和用典。
  教学设想
  《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文学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必深究;第二,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允许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自读自学,迅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捋清全诗的思路:围绕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全诗的主旨,分别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中战祸之烈。在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整齐划一,言之成理即可。
  本诗的教学难点是对诗中典故的运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提问的同时,教师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有关资料,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本诗设计两种教学方案:
  1.学生自主学习式教学方案。
  2.教师导学式教学方案。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方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蜀道艰难险阻,无论是通行还是战争,自古这里就充满着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墨客对此不乏感叹之辞,那么蜀道究竟有怎样的传奇和艰险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看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给你们做的介绍。(板书)
  二、布置、检查预习作业。
  1.布置预习作业(此项内容为上节课布置或课下通过课代表布置给同学)。
  (1)通过回忆过去学过的李白的其他作品,了解李白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
  (2)通过查阅其他资料(网络、图书等)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3)结合课下注释和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并反复诵读,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4)理清全文脉络。
  2.检查预习作业。
  (1)按课前布置的作业,分小组讨论,相互取长补短,推举代表发言,陈述本小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最后内容。
  (2)教师提问,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在检查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作者生平及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年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