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1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4/26 21:04: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80字。

  杜甫《登高》的教案: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教学目标:
  1、 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 感受和理解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哀伤,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 对律诗的结构押韵有进一步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 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2、 赏析作品所传达的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3    诗歌中作者如何表现自己的“悲”?
  三、教学方法(手段):
  1、   运用视频资料——如:诗歌的朗诵、精彩的教学片断
  2、    (分小组)学生合作讨论学习——让学生自己找难点,解决难点
  3、    教师讲授→诱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学的转折点。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反映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唐帝国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杜甫这样一位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正因如此,所以写下了“三吏、三别”,他的诗被后人成为“诗史”。 767年剑南节度使严武死,投靠他的杜甫再度飘泊,去往夔州住,《登高》这首诗就是他56岁时在夔州所作,诗人面对孤苦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重九登高,在高处俯瞰千疮百孔的国家,个人悲怆与国家疾苦一齐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古今七律第一”(明代胡应麟)的诗。
  (二)、对诗的整体把握:
  1、 集体诵读全诗(或个人诵读、或视频的朗读)
  2、 作者简介:(提问学生)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他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他祖上还有西晋著名将领、镇南大将军杜预。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十年,郁郁不得志。安史之乱起,流离军队中。肃宗时,官至右拾遗,因积极谏,改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入蜀,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因他的诗歌深刻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所以后世称其诗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有《杜少陵集》二十五卷,收诗一千四百余首。后人注本极多,如清人钱谦益的《钱注杜诗》等。
  3、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流寓夔州时重九登高所作。,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六岁的老人了。
  (三)、对诗歌的深入分析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起(写景)
  先看诗的头两句,即首联,我们发现在首联作者主要是写景。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这两句写景可谓是绝对,因为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