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启示——体验式作文教学案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中学作文 / 高中作文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26 19:43: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40字。
自然的启示——体验式作文教学案例
(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学  夏德慈)
策 划 者    夏德慈
项目创意    走进自然,理解自然的生命,体悟自然的灵性。
增强学生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拓展学生对“自然图景”的再造能力。
项目名称    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作实践”之“自然的启示”。
活动地点    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
参加人员    语文教师兼班主任 一人
主要活动    秋游野炊,学习写作,交流评价。
[过程描述]
问题提出:
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学生的情感体验之浅,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不乏见, 
总之,一句话,“学生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为什么学生一碰到作文就无从下笔呢?读了那么多年书,经历了那么多事,为什么还是“没什么东西可写”呢?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体验过。“体验的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在这里不想对“造成学生体验缺失的原因”作过多的分析,只想对“如何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作一过有益的探讨。
 理论依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从词源来看, “体验”一词在德文中有“亲历”、“亲见”之意。其有两层重要的涵义:(1)体验就是对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经历和感受;(2)体验是“亲自”感受到的心灵境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学生是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时诱发学生的体验呢? 这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我把自己所坚持的“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在这里作一个小结。并通过一堂教学实践课来做一个具体展示“大自然”是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单元后的“写作实践”时,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引发他们进行物我之间“心灵的对话”,触发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沉浸和遐想,激活他们平日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过程,让他们形成呵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理解自然的生命,体悟自然的灵性。增强学生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实施策略:
亲身经历,体验心理之体验。
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心理所感,自己的心理没有感受,怎么可能写出独特的心理感受呢?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比如,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走进自然去自然中体验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今年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秋游,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语文,同学们美其名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