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设计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6/6 21:19: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980字。

  过秦论
  【预习提示】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上书汉文帝,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这篇课文选自贾谊的《过秦论•上》,是我国古代文坛上著名的一篇赋体散文。过,在这里用如动词,点明本文旨在讲论秦王朝的过失,揭示秦至二世而亡的原因。但作者于开篇却撇开题目,充分发挥赋体“铺采摛文”的特长,不径言秦之过而先以奔放之言历举秦之功,不直言秦之衰而先以豪迈之语详述秦之兴,不先写秦之亡而先以昂扬之笔书秦之盛,犹如长河入海直奔尾闾之窟。作者在纵笔泼墨绘足龙腾云卷之态后予以点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辞赋的艺术手段,使得文势充畅,波澜层迭,议论风发,题旨轩昂,使人不仅理性上可以得到启迪,感情上也能够得到震动。
  《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其中写得最好、影响最大的是上篇。它最早附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篇末。《汉书》《文选》也都选录了这一篇。从明、清到当代,几乎所有的古文选本都选了这篇文章,因此前人对它的评语也很多。如清人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评它为“雄骏宏肆”,近人吴闿生在《古文范》的夹批中评它“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大多数评论者称说这篇文章气势充沛,一气呵成,是古今第一篇气“盛”的文章。
  《过秦论》作为辞赋家的政论,在当时独标新帜,这种文风沾溉后世,像唐代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宋代范仲淹的代表作《岳阳楼记》等,都能明显地看到其影响。今天我们学习它,也能从它别具一格的散文艺术上,获得有益的启示。
  根据本文特点,在学法上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1.把握作者意图。本文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把握住作者的这个意图,对本文的内容、结构和写法就可以洞若观火。
  2.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通篇是叙,仅在最后通过简短的议论引出中心论点。因此,阅读时,要认真分析叙和议的关系,体会其论点和论据内在的逻辑关系。
  3.本文是用赋体写政论,赋体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多有排比、对偶。因此,我们要利用这一特点,运用对文见义的方法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4.气盛是本文最重要的特点,作者调动各种手法使文章排山倒海,势如破竹。因此,要加强朗读,以体会这种气势。
  【课文解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