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陈情表》与归有光《项脊轩志》比较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二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1 13:25:5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00字。
至性之言 悲恻动人——李密《陈情表》与归有光《项脊轩志》比较读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朱庆和 224002
李密《陈情表》与归有光《项脊轩志》都写得情真意切,凄婉动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陈情表》的作者正是运用了动之以情,晓知以理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而《项脊轩志》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把或喜或悲的真挚感情寄寓于琐事的叙述中,笔墨清淡而情意绵缠动人,正如方苞在评价归文时所说,“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清·方苞《书震川文集》)因此,我们只有在深刻领会作品“情”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这两篇文章的“意”,从而于“至性之言”之中去解读“悲恻动人”的思想感情。
陈情于事,情真意切。《陈情表》,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全文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以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最后一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文中写到“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此句中的“矜育”,即“怜惜”、“养育”的意思。作者感激作为“亡国贱俘”,却在“诏书特下”拜为郎中,除为洗马的身世。但是祖母“刘病日笃”,于是自己“辞不就职”。由此可见,李密的用心实在良苦。一个“育”字传达出陈情于事,情真意切的表达效果。《项脊轩志》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老屋的变迁,回忆与祖母、母亲、妻子的生活情状,选择了几件平凡的小事,极力以深情泣诉打动读者的心。从“学而优则仕”的角度来看。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文,但仕途不利,三十五岁才中举人,后连续八次考进士不第。到六十岁才中进士,才授县令职,一身郁郁不得志。当然写作本文时,归有光还是个童生,少年锐进,自恃才学,而独处陋室,却怡然自得,这太辜负了上人的期望了。这是他“长号不禁”的内因。从悼亡和怀旧的角度来看。昔日官宦之家的项脊轩,经过修缮,一派生机盎然,“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芳香怡人。在轩中读书,每每“偃仰啸歌”,悠然自得。“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大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味。加之月白风清,桂影婆娑,给人一幅诗意的图画美。但是,“迨诸父异爨”,分崩离析,多置门墙,鸡飞狗叫,旧家庭的气氛一扫而光,一片混乱状态置于目前。“写到‘可悲’的物境,总是容易忽其对‘可悲’人事的联想、回忆,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对母亲、祖母和妻子的怀念。”(《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六)》,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情动于衷,不免潸然泪下。从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段来看。附记的文字表层,作者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而实质上,从“问古事”、“学书”、“述诸小妹语”,可见作者的妻子回娘家之所以津津乐道的还是“项脊轩”。这是因为它不仅是夫妻共享天伦之乐的港湾,而且是丈夫日后求取功名的“摇篮”。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和谐相处、善解人意的贤妻,所以,妻死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