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3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7/24 18:57: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50字。

  雨霖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朗读体味词中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核心素养
  (2)语言建构与运用:鉴赏词中富有表现力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教学难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4)思维发展与提升: 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
  (5)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有感情诵读,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问答法  3.讨论法  4.点拔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以当前流行的歌星、影星、笑星引出词坛中的那颗星——柳永:
  论多情,他倚红偎翠流连烟花柳巷;
  论潇洒,他抛去浮名甘愿浅斟低唱;
  论成就,他奉旨填词堪称无冕之王;
  论影响,他长调慢词换得美名传扬......
  他的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被王国维盛赞是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之境界;他的一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引得金主完颜亮举兵挥师南下;他的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让多少离人泪洒衣衫。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这首“多情”的《雨霖铃》。
  (二)初读品味感情基调
  学生齐读《雨霖铃》,感受整首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凉
  带有如此情感基调的词作在诵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节奏缓慢、声调低沉、情感悲伤。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再读。
  (三)再读感知内容情感
  找一名同学有感情诵读,读完后其他同学点评,教师要明确诵读指导,尤其是重音指导。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重音在“伤离别”和“更”等字眼上;又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重音应在“经年”和“虚设”上。这样重音的处理主要是为了突出词人的情感。
  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绘离别之景,写离别之人,抒离别之情(板书)
  (四)三读相约美丽词句
  一曲《雨霖铃》千百年来引发过无数离人的情感共鸣,你觉得这首词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教师配乐范读,结束后由学生结组诵读赏析。(诵读赏析、合作探究)
  赏析示例一: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重点考察环境描写的手法[来抓典型意象:寒蝉 长亭 骤雨   明手法:视听结合)
  寒蝉:以“寒”来形容蝉,特指秋后的蝉,因生命即将终结,叫声格外凄凉、急切。(听觉)
  长亭: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暮色中的长亭给人凄清迷蒙之感。(视觉)
  骤雨:大雨刚刚停歇,潮湿阴冷,一如作者此时的心情。
  赏析示例二:
  ②“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重点考察富有表现力的词)
  一个“念”字,表明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承上启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