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课时作业1
- 资源简介:
约7600字。
课时作业8 咬文嚼字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1)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________,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
(2)在众多的证明中,所述的这个证明极其________明了。
(3)说话________,不带冗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的反映。
A.推敲 简捷 简洁
B.推求 简洁 简捷
C.推求 简捷 简洁
D.推敲 简洁 简捷
解析:推求: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探索道理、意图等,注重的是结果。推敲:比喻反复琢磨,斟酌字句,注重的是过程。①句“从概念上”是已知的条件,“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是探索的对象,因此①句选填“推求”。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多用于方法。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多用于“说话”。因此,②句选“简捷”,③句选“简洁”。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9日正式公布。正式文本对征求意见稿做了400多处的细致修改,真可谓咬文嚼字。
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得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甩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解析:A、B、D三项中的三个成语都是贬义词,都被当成褒义词用了。A项,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应为“字斟句酌”。B项,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C项,深恶痛绝: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D项,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A.对于孩子们使用网络语言,社会、学校、家长不应该放任自流,应该引导孩子们使用规范的语言。
B.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走在爱与恨、欢乐与痛苦、骄傲与自卑、微笑与泪水的不甘寂寞的边缘人。
C.“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常常被误称为索引派,但是前者探究事实,后者检索图书,二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是没有问题的。
D.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做了答复:一定认真调查,还原事情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从业环境。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为“走在……微笑与泪水边缘的不甘寂寞的人”。C项,句式杂糅,“二者可谓风马牛不相及是没有问题的”,删去“是没有问题的”。D项,表意不明,有歧义,“记者的问题”可能是记者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记者提出的问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