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全一册试题(20份)
- 资源简介: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全一册( 试题) 苏教版必修5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单元综合检测一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7.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第1课物种起源绪论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第2课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2.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第3课南州六月荔枝丹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3.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第4课斑纹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4.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第5课景泰蓝的制作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5.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科学之光第6课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6.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单元综合检测二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2.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第10课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8.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第7课陈情表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9.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第8课项脊轩志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0.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第9课长亭送别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1.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单元综合检测三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6.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第11课渔父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3.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第12课报任安书节选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4.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第13课记念刘和珍君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5.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心连广宇单元综合检测四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20.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心连广宇第14课逍遥游节选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7.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心连广宇第15课兰亭集序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8.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心连广宇第16课滕王阁序并诗落实应用案苏教版必修520180912119.doc
单元综合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为了不折(zhé)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shǔ),也是为了推动浙江自身的发展,勿庸置疑,这必将惠及全体浙江人。
B.英超联赛强队之间争夺一直十分胶着(zhe)。排名相近的两支球队之间差距相当微妙,甚至一场胜负就能让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积分榜头名的更叠(dié)变化尤其让人疯狂、过瘾。
C.未来媒体竞争都需要依靠互联网这一传播平台,在此基础上,新闻聚合型网站和传统报业型网站之间的竞争和搏弈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媒体从业人士细细思考与掂(diān)量。
D.这一方土地为何人才辈出、群星荟萃(cuì)?人们会发现这里山清水秀,草木葱茏,生态环境极佳。虽地处偏僻,但因风光旖(yǐ)旎而赢得四方人士的倾心推重。
解析:选D。A.勿庸置疑—毋庸置疑;B.更叠—更迭,胶着(zhuó);C.搏弈—博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劫难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自然的劫难,一种是人为的劫难。前者包括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等。竺可桢给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迁画出了一个曲线,他发现气温相差一到两摄氏度就对农作物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见了“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盛景,也不见了“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忧伤。[甲]孟子指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真可谓醍醐灌顶。
人们常常不能汲取历史教训,招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乙]只落得“六朝旧事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的结局,古人告诫“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但中国森林面积消失得很快,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推波助澜,造成很多问题,各种资源黯晦消沉。[丙]明朝刘基说,人利用自然资源等于是“盗”,天地之盗,我们是盗用天地的财物,但他说我们要善盗,不要“竭泽而渔”。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醍醐灌顶 B.常常
C.招致 D.推波助澜
解析:选C。应为“导致”。导致:使产生,促成(多指不好的结果);招致:招引,引起(后果),强调主动性因素。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解析:选B。句号应移至引号之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黎明,觉慧瞒着高家的其他人,告别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黎明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前往上海。
B.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
《物种起源》绪论
(时间:45分钟 分值:35分)
一、语言运用(24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方山河雄壮,蕴育出粗犷(kuàng)豪放的北方文化,呈现出恢弘大气的阳刚之美。
B.台风季节将到,各单位必须未雨筹谋,预作防犯。这样,才能在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稳操胜券(juàn)。
C.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贻(yí)人笑柄,同时还要懂得感恩、知足,适可而止。
D.凡事都应该在道理上求得一致认识,随声附和(hé)、委屈求全,以此来维持团队和谐,怎么可能?
解析:选C。A.孕育,粗犷guǎng;B.未雨绸缪,防范,稳操胜券quàn;D.随声附和hè,委曲求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我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竹与松、梅享誉“岁寒三友”,同梅、兰、菊共称“四君子”。[甲]这是因为竹子枝干挺拔颀长,枝叶婆娑,情趣盎然,它常年青翠,凌霜傲雪,备受青睐。人们如徜徉于青青翠竹之间,清新惬意马上形诸面颊,闲情逸致就会充溢心胸。[乙]难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无桃李之秾艳,无松柏之伟岸,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丙]文人墨客竞相挥毫吟咏竹子,绘画抒怀,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竹文化。
竹简的使用使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到殷商,为文化的发展与历史文献的传存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的竹管音乐,也是一种远离尘嚣的最清纯、最原始的天籁之声;历代竹诗、竹画层出不穷,琳琅满目,蔚为壮观。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做人的精神风貌,虚怀、永葆青春、宁折不屈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行、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源远流长 B.充溢
C.汗马功劳 D.品行
解析:选D。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品性:品质性格。根据语境,应用“品性”。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解析:选B。冒号应用在有停顿处,无停顿处不应用冒号。去掉引号前的冒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自然学者们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常常归之于如气
……
滕王阁序并诗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29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如听仙乐耳暂明
B.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无人问津
C.接孟氏之芳邻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解析:选B。津,渡口。A项,暂,副词,暂时;副词,突然,一下子。C项,接,动词,结交;动词,到达。D项,鄙,浅陋,用以自谦;边境,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边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俨骖 于上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钟鸣鼎食之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穷且益坚年且九十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豫州军虽败于长坂
解析:选D。虽,虽然。A项,于,介词,在;介词,比。B项,之,助词,的;动词,去。C项,且,副词,更;副词,将要。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D.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解析:选A。猖狂,古今异义词,古义,狂放,不守礼法;今义,狂妄而放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②层台耸翠,上出重霄
③四美具 ④谁悲失路之人
⑤窜梁鸿于海曲 ⑥择善而从之
⑦必固其根本 ⑧智者尽其谋
⑨钟鸣鼎食
A.①④⑧/②③/⑤⑥/⑦⑨
B.①/②⑨/④/③⑥/⑤⑦⑧
C.①⑨/②③/④⑧/⑤⑥⑦
D.①/②⑨/④/③⑤/⑥⑦⑧
解析:选B。①名词的意动用法;②⑨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为动用法;③⑥形容词作名词;⑤⑦⑧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