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3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0/19 17:15: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80字。

  离歌一曲别意长——《雨霖铃》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诗词作品,因为诗词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并不能很好地把握。特别是关于离别,学生十五六岁的年纪,大多不能真正体味别离的哀愁。因此,需要反复吟诵,进而带动品味词句,置身词境体味离别之意。
  【教材分析及教学提示】
  高中语文课标要求,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雨霖铃》选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单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单元要求,“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同时也要求“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雨霖铃》围绕“伤离别”的主题构思,内容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情感哀伤而语言优美,格调低沉却韵律和谐。因此,《雨霖铃》非常适合诵读教学。
  基于以上几点,本设计以多样诵读带动分析,在朗诵中体味思想感情和哀婉意境;同时通过理解词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感受离别之美。
  【教学目标】
  1、诵读词作,赏析意象,品味离别之境;
  2、美读词作,感受离情别绪,体悟离别之美。
  【教学重点】诵读词作,赏析意象,品味离别之境;
  【教学难点】美读词作,感受离情别绪,体悟离别之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离别是一件常事。分别时,我们最常说的是——再见!是的,再见,再相见,对现代人来说,大多不是难事。可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山高水远,行程经年累月,或因战乱,或因被贬,或为生活所迫……这一别,可能就是再也不见;这一走,可能就是生死无期!那烟波江上,那荒烟蔓草之中,到底埋葬了多少多情的远行人和孤独的异乡客啊!所以自古就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也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诵读
  ..北宋“词坛妙手”柳永的《雨霖铃》,品味
  ..感动千年的“离别之情”!
  二、朗读•知词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