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谈美》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700字。
《谈美》
[内容简介]
本书写于1932年夏,莱茵河畔。1932年的中国,战火正开始蔓延。这个时候,还要“谈美”?在《开场话》中,朱光潜先生谈到了这个问题:“是的,我现在谈美,正因为时机实在是太紧迫了……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他谈道:“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全书由十五篇短文组成,前六篇谈“美感”是什么,七至十四篇谈“美”是什么,最后一篇谈艺术与人生的关系,也就是谈“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如果你努力,就可以到达。
第一部分 “美感”是什么
篇目: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1.朱光潜先生以对于古松的三种态度,来深入浅出地谈美感经验是什么
面对同一棵古松,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却有截然不同的三种态度。木商由古松而想到架屋、制器、赚钱等,这就是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植物学家由古松而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这就是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而画家看古松,是把全副精神都注在古松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这就是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谈实用的态度和科学的态度,主要是为了说清什么是美感的态度。朱光潜先生谈道:“在实用的态度中和科学的态度中,所得到的事物的意象都不是独立的、绝缘的,观者的注意力都不是专注在所观事物本身上面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2.美感经验如何才能体会得到呢
作者给我们出了两个主意:跳出来和钻进去。在谈到创造与情感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用来诠释和归纳:“诗人对于出于己者须跳出来视察,对于出于人者须钻进去体验。”所谓“跳出来”,就是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所谓“钻进去”,就是移情作用。关于宇宙的人情化,朱光潜先生归纳:“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