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学案8
- 资源简介:
约7960字。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在词的舞台上,有这样一位女子,她集“豪情、才情、红颜薄命”于一身,说她豪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说她才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说她红颜薄命——她充满悲情的人生道路,让你我伤怀。她就是那个能把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都点石成金的李清照。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词,感受词中蕴含的情感,体会她悲情的人生吧。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主要
作品 《一剪梅》《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渔家傲》。
2.背景解读
《醉花阴》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李清照不忍相别,无限离愁。白天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菊,独自一人,更添惆怅。因为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写出佳节怀人之思。
《声声慢》
这是作者后期的作品。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
3.文化常识
【重阳】 又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例如:佳节又重阳。
1.字音识记
东篱(lí) 暗香盈袖(yíng) 戚(qī)
乍暖还寒(zhà) 堆积(duī) 梧桐(tóng)
2.一词多义
(1)道莫道不销魂动词,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名词,道路伐无道,诛暴秦 名词,好的政治局面或政治措施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