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中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2/25 14:01: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20字。

  《燕歌行并序》优质课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 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重难点:品味诗歌的音韵美和诗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识高适其人,解边塞之诗
  1.从远古《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后来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再到近代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战场是每一个热血男儿向往的地方,而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几千年前的这一场战争,看看这群热血男儿在战场上遭遇了什么。
  2.有关边塞诗。
  ⑴边塞诗形成的原因:唐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和突厥、回纥、吐蕃之间,在我国北方连年有战争。对于唐的战争,当时的诗人,一般是不反对的,因为是卫国战争。对于参加这些战争的将士,又常常歌颂他们为民族英雄,认为他们是为国死节,不是为了贪功受赏。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诗歌创作上,他们融入了这样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这就是边塞诗。
  ⑵边塞诗的主要内容:①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②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③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④表达对现实不满或仕途不得志,壮志难酬、报国无门。⑤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对战争的厌恶,批判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或昏庸无能。
  ⑶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⑷边塞诗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⑸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3.作者简介。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县人,世称“高渤海”,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早年和李白、杜甫共游梁、宋,落拓失意。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