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教学设计7
- 资源简介:
约10580字。
12 《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写作背景及人物和剧情。
2、分析选文的戏剧冲突,鉴赏主要人物形象,舞台说明的作用分析并领悟娜拉出走的原因。
3、探讨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思考《玩偶之家》对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咀嚼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概括戏剧人物的性格,深入分析矛盾冲突的本质;把握诗歌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力量。
审美鉴赏与创造:多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起对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关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把握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理解戏剧冲突的层次、原因。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难点:
探究金钱观、爱情观等因素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影响,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学习提示
1879年《玩偶之家》的首演,曾经给欧洲社会带来如同暴风雨一般猛烈的震撼,因为这部剧作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由此它也成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
课文节选的第三幕是全剧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部分。阅读时,注意抓住人物言行前后的变化,分析娜拉和海尔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理解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本质,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意蕴。
《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这是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强调在舞台上呈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古代王公贵族或骑士游侠的传奇故事),在戏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阅读时,要注意结合作品体会这些特点,还要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戏剧性事件”以及“突转”手法的运用,领略剧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
一、导入新课
舒婷女士曾写过一首非常经典的爱情诗《致橡树》。诗中这样说道: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