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复习学案:常考三种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 资源简介:
约20480字。
专题一|常考三种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 专 题 导 读 |
综观近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在试题命制上,主要以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和漫画类作文三种类型为主。这些作文试题,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有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命题更贴近学生生活,考生感到熟悉、亲切,进而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同时,命题也加大了对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 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对应学生用书P232]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材料(内涵)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头;但从表现形式上看,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限定话题,允许考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读,从中提炼出不同方面的话题,进而确立其文章主旨。
新材料作文既有规定的限制性,如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又有灵活的自由度,如允许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等。由于它较好地融合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长处,因此近年来深受命题者的青睐。2019年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2018年全国卷Ⅱ、天津卷均采用了这种题型考查写作,可见,新材料作文是当今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
|佳作赏评|
书生报国成何计
天津一考生
回望百年,国运坎坷,幸有心怀热血之志士,齐心蹈厉,国难方平,中华乃兴。他们用信念照亮前路,用职责坚定步履,更把个人之力汇入时代洪流,助力民族复兴。
信念,是爱国的初心,是报国的前提,是爱国之本。
百年前的中国,万马齐喑。个人命运如江中浮萍,国家命运前途未卜。在“中国万事不如人”的叫嚣声中,梁启超振臂高呼:“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他把复兴中国的厚望寄予在未来中华少年的身上。在失掉自信的国人垂头丧气之时,鲁迅呐喊:“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相信风雨压不垮中国的脊梁。几十年后,有人把美苏争霸看作“蚍蜉撼树”,心中是中华民族必将崛起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念,让爱国之情敢于迸发,报国之心不坠青云。
责任,是爱国的底线,不是压在身上的重担,而是报国的基础。在普法战争中,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坚决退回德国波恩大学授予他的名誉学位证书。“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他的话掷地有声,也告诫后人,爱国是每个公民最低限度的本分。钱学森、李四光、茅以升……他们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工作条件,回到祖国的怀抱。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倘使抛弃了爱国、报国这一基本的职责,所谓理想事业都将是无根之花、无本之木。爱国之责任是成就他们卓尔功绩的基石。
百川东流,才能掀起洪波萧瑟;海纳百川,才能托起日月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