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4600字。
文言文阅读——准确翻译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属于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考点,一般赋10分。首先能力层级为“理解”,不只是语言形式的变化;其次规定情境于“文中”,不能孤立地看所给语句。
命题特点:
1.语句紧凑,便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2.考查点密集:包含丰富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比如,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2020•全国卷II《宋史•王安中传》)“蠹”原意是蛀蚀器物的虫子,在句中带上宾语“国”,故可以判定用作动词,意为祸害。再如,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2020•新高考全国卷I《明史•左光斗传》)“趣”是通假字,本字是“促”,意为催促,促使。
课文回扣•规律总结
准确采点,完美得分
所考查语句往往包含丰富的知识点,翻译时就要抓住这些关键点,做到“采点得分”。
1.重要实词。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2.重要虚词。考纲规定必须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常考的有“而”“以”“于”“乃”“其”“为”“则”“之”等,要熟悉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特殊句式。考纲规定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特殊句式。对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对省略句要补全内容。
4.整体文意。衡量句子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达”即准确,这是基本要求。准确有两种表现:一是直译,字字落实;二是意译,对一些修辞句、意蕴句适当模糊处理。
课文范例:
1.结合语境,准确理解重要词语。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该句话中包含“闻”“之”“遗”“书”“以”“易”等重要实词、虚词,要准确翻译这句话,就要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联系前文“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可以看出“闻”应理解成“听说”,“之”指代前面的事情,“遗”应该理解成“送给”,“书”理解成“信(国书)”;联系语境可知,“以”应理解成“介词,拿”;“易”联系“以十五城”及其宾语“璧”可知应理解成“交换”。
2.分析结构,准确把握词类活用。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第一句中的“杖”,本为名词,但其后带了宾语“汉节”,故在此活用作动词,可理解成“执、拄”;第二句中的“斗”为动词,其宾语为“两主”,根据语境可知,不是卫律“斗”两主,而是“两主斗”,故“斗”应理解成“使……斗”。
3.把握特殊句式,准确翻译句子。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