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8
- 资源简介:
约2270字。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本词借景抒情、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形象,咀嚼涵咏,体会作品的丰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感受词人的报国热情。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④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辛弃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
2、关于《水龙吟》
词作于宋孝宗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