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说课稿3
- 资源简介:
约3760字。
说课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程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4的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文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一、 课题分析
1. 说教材
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二篇。
从整个单元的文章的总体特点来说,这个单元所选的均是有思想、有深度的好文章,文章的类型都是散文,如随笔、杂文等,可以给学生以思想的冲击,引发学生的思考。除了本课时所学的弗罗姆的哲思性文章之外,本单元还选取了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以及三篇短文——他们分别是蒙田的随笔《热爱生命》、帕斯卡尔《思想录》中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以及富尔格姆的《信条》。除了关注文章的具体内容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怎样将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学会议论文写作的思路。
从本篇课文本身的特点来讲,本篇文章节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这本书中。从文章的风格来说,弗罗姆是美国的哲学家,这篇文章也带有极强的思辨色彩,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从内容上来说,这篇文章并非是对母爱与父爱的简单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发展进行的分析,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从应用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可以借此为模范,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练习。
并且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这一类论述性文章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让学生可以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文章的思想的深刻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2. 说学情
学生进入高中学段学习,与初中学段学习着重训练记叙文不同,高中要加强对学生议论文的训练。在学习了前面的必修一到必修三的课程之后,学生也有了相关的思维与写作的锻炼,有了一定的逻辑辨析能力,可以写出较为完整的议论文。但是,在思想的深度以及语言的精确度和思维的多向度上还有所欠缺,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适当做出拓展并且设置相关练习进行指向性的能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