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 约17800字。
第三单元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闲暇时间,是除去必要劳动时间和基本生理时间之外的可供自主支配的时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闲暇时间逐步增多,闲暇领域不断拓展,闲暇活动日趋频繁,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新时代,我们需要让闲暇时间成为实现人们美好生活、造福社会的重要时空,使闲暇生活更有意义,更具价值。
闲中有“劳”,升华职业素养。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休闲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以劳动的姿态进行休闲和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劳动,是我们生活的理想境界。职业劳动是闲暇生活的基础,愉悦丰富美好的闲暇生活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之上的。正如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所言,人生求乐的方法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由劳动得来。法国思想家卢梭也指出:“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闲暇时间是非劳动时间,但闲暇生活也是提升职业能力的良好契机。倡导闲中有劳,不是让劳动替代休闲,而是主张人们利用一定的闲暇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充盈自己的劳动本领,既为自身更好地休闲创造条件,也为整个社会劳而有闲奠定更好的基础。
闲中尚“文”,防止物化休闲。强调休闲与文化相结合,就是要防止闲暇的物化和过度娱乐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个别人的闲暇时间消耗在服务性消费上,甚至“娱乐至死”。如此一来,闲暇生活就会退化为经济系统的附属品。一个人要过高品质生活,就必须具有享受生活的能力,具有高度文明素养。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要使闲暇生活更自主、更自由、更具文化品位,就要让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欣赏力,培养多方面的技能和兴趣。
闲中逐“美”,感悟诗意生活。闲暇是人生幸福的现实基础,没有闲暇就没有人的幸福生活。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但闲暇时间的增多,并不必然促成人生幸福,更遑论生活美好。积极引导闲暇生活,不仅在于引导人们创建充实的精神生活,还在于帮助人们正确体验和感悟社会现实生活状况,从而使自己产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当然,这个过程不完全是政治、道德、科技等知识的传授和吸收过程,还必须有审美活动的参与。审美活动具有“成教化、正得失、助人伦”的特质,有助于提高个体生命品质和群体生活质量。
闲中促“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人们的闲暇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时空,这种时空对特定个人来说就是一种客观外在环境。闲暇使人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但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和社会关系的完善。对于当代社会而言,由于网络化和新技术的普遍运用,网络信息碎片化与去中心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催生着社会的疏离化、社交的孤岛化,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凝聚力,而这一影响又在闲暇生活中尤为突出。因此,营造大局和谐环境,防止出现西方国家那样的“社会撕裂”现象,是社会闲暇建设的全新着力点。适时而合理地引导社会闲暇生活,让闲暇教育成为调动社会个体内在积极性和潜力的催化剂,彰显“和”“合”的和谐文化底蕴,并使之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这不仅关乎人的内在感受的建构,也对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蒋晓明《闲暇生活的时代价值》,《光明日报》2021年5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闲暇时间就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基本生理时间之外的时间,一般来说,人们的必要劳动时间越短,闲暇时间就会越长。
B.以劳动的姿态进行休闲和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劳动,是我们生活的理想境界,劳动和休闲相互融合统一,是可以互换的。
C.闲暇是人生幸福的现实基础,一个人的闲暇时间越长,那么他就越能感觉到人生的幸福,也就越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D.人们有了闲暇时间也就有了选择的自由,只有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才能带来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和社会关系的完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结合当前实际,提出在新时代要让闲暇生活更有价值的观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B.第二段通过对比李大钊、卢梭、习近平等人的经典语录,指出要闲中有劳,升华职业素养。
C.作者采用大量中外名人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既显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又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职业劳动是闲暇生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职业劳动作为基础,我们就能充分享受到愉悦丰富美好的闲暇生活。
B.人们不应把闲暇时间消耗在服务性消费,甚至过度娱乐上,随着物质的丰富,不断提高文明素养,才能高品质生活。
C.审美活动对于人们创建充实的精神生活,使自己产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可或缺。
D.闲暇教育能成为调动社会个体内在积极性和潜力的催化剂,还十分利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人工智能“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学习”,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27个化名,在豆瓣、贴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在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