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应知应会
- 资源简介:
约8380字。
高考古诗鉴赏应知应会
阅读方法:写什么——形象,怎么写——手法,为何写——情感
(1)读懂(准确串译、把握情感)是根本。
①强调五看(看题目识题材、看作者、看文本、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②整体把握题材类别与常见情感。
(2)会规范作答是得分关键。(序号化、完整化、术语化、关键词前置)
牢记四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与情感态度)及各考点下包含的题型和答题术语。
知识回顾
(一)诗歌的形象
(二)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1、语言使用--炼字 炼句 诗眼/词眼(统领全篇)
2、语言特色--风格
①风格术语:清新淡雅、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缠绵哀怨、笔调婉约
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借代、双关、通感、互文、顶真、反复
(三)表达技巧梳理(怎样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反问、顶真、通感、互文、双关、排比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对比、衬托、渲染、烘托、象征、用典、联想、想象、以小见大、抑扬、赋、比、兴、意象组合等
表现手法: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感官描写(视听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绘形、嗅觉、味觉、触觉)、角度变化(远近高低俯仰)、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描、细节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借景/典抒情、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抒怀、以乐衬哀等)
结构手法:(一般先叙事写景,后抒情议论)总分、起承转合、开门见山、铺垫、伏笔、承上启下、过渡、照应、线索、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四)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注意常见意象及含义)
1.山水田园诗
(1)超脱避世(2)热爱生活(3)闲适安逸(4)赞美自然
2.咏物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1)托物言志(2)托物寓理
3.怀古咏史诗
(1)仰慕叹惋(2)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伤己)(3)评价史实(4)借古讽今(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今昔对比。
(伤时伤世)
4. 羁旅行役诗
(1)文人失意:《枫桥夜泊》(2)漂泊哀伤:《登高》(3)思乡怀人
5.送别诗:表现离情别绪,有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心、惆怅、期望等,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多表现离愁别恨,一般情感色彩悲凉。
6.边塞诗
(1)建功报国(2)思乡怀人(3)艰苦寂寞(4)渴望安定(5)边塞风光
还有即事感怀诗、闺怨诗等
规范答题指要
1.分点作答2.先观点后理由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第一类:形象题
1.问人物形象:性格+身份+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
入手点:正侧面;环境、行为、语言、心理、肖像、神态、(外貌)
2.问画面意境:描绘图景画面(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3.问物象特点(托物言志诗):物象特点(表层)+作者的寄寓(深层)
第二类:语言题
1.炼字题:释字义+点手法+明效果/妙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