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应用文写作之书信教案
- 资源简介:
约8890字。
高考应用文写作之书信
教学目标:
1.学习书信的写作,弄清般书信的格式。
2.引导学生体会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与现代交流方式(如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相比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爱上写信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信表情达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故事导入
用“鸿雁传书”(或飞鸽传书、青鸟传书)的故事导入书信的写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为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好让苏武归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塞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家的忠诚,后者是对感情的坚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2、问题导入
现代人的交流方式有哪些?
最方便的交流方式?
最快捷的交流方式?
最简洁的交流方式?
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交流方式?——书信。
3、竞赛导入
学生抢答:书信的别称(雅称)有哪些?关于书信的古典诗歌有哪些?看谁说得又快又好。
书信的别称(雅称):鸿雁、玉札、玉函、华翰、华简、华札、手札、尺牍、尺素等。
关于书信的古典诗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客从远方来,赠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等。
4、歌曲导入
播放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让学生听后用书信的格式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学生在书信格式上的问题,教师补充讲解。
“亲爱的爸爸妈妈:(称呼:第一行顶格写)
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
我现在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