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诗歌鉴赏中情与景的关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600字。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诗歌鉴赏中情与景的关系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新高考的语文核心素养明确提出古诗文教学应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精神的共鸣,精神的陶冶。
对于高中生来讲,想走进古典诗歌,不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就必须理清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同时通过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品鉴诗歌和写作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学习目标设计:
一、在阅读中掌握诗歌鉴赏中情与景的关系。
二、古代写景诗歌在现代写作中的借鉴和运用。
任务一
在阅读诗歌中明确“意象”的概念及意象的多义性
(一)朗读诗歌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先找出诗歌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悲秋、多病、独、艰难苦恨
B.再请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C.分析景物的特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总结:
诗人历经艰难苦恨,家国之悲,又至人生暮年,病老孤愁,一切的景物都烙上诗人的悲情色彩。这些熔铸诗人情感的艺术形象就是意象,可以是景物,人物。把握这些意象的共性,就能更好的理解诗歌。
例如,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杨柳、长亭、南浦、美酒等;边塞诗常见意象长城、楼兰、羌笛、柳营等;闺怨诗中的意象,如小楼、更漏、画屏等;怀古诗常见意象,如汴京、金陵、赤壁、六朝。
(二)朗读诗句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总结:
诗歌中的意象非常丰富,除了名词性的意象,还要关注动词类的意象。这些诗中剪烛、卷帘、凭栏、倚楼等不同行为意象却都表达了相同的思念之情。
(三)朗读诗句
“纤云弄巧,柔情似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总结:
在这组诗句里,“水”就有了不同的表达。水是柔情蜜意,是连绵不尽的愁绪,是流逝的时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除了了解约定俗成的意象外,还要注意意象的多义性。同一意象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了解诗歌意象的多义性,才能在不同的诗境中灵活变通。
任务二
在阅读中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意象与意象的叠加,组成了诗歌的意境。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是诗歌中情与意象,情与意境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诗歌,总结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
(一)情景正衬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赏析: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的燕子为筑新巢而忙碌,缤纷的花儿迷乱了行人的视线,青青的小草才刚刚没过马蹄。骀荡的春景,字字珠玑,透露着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无限喜悦之情。
总结:
乐景衬乐情。用美好的事物表达内心愉悦的情感。
秋兴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