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背诵文言文(4份)
- 资源简介:
2023届高考背诵文言文
2023届高考背诵文言文:《上枢密韩太尉书》.docx
2023届高考背诵文言文:《报任安书》.docx
2023届高考背诵文言文:《黄冈竹楼记》.docx
2023届高考背诵文言文:《滕王阁序》.docx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古者富贵【形容词作名词 富贵的人】而名摩【“摩”通“磨” 】灭,不可胜记,唯倜傥【卓异超群,洒脱不拘】非常【非同寻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困窘】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铺叙,创作】《离骚》;左丘失明,厥【乃,才】有《国语》;孙子膑【名词用作动词 受膑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底”通“抵”】圣贤发愤【抒发愤懑】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内心抑郁不舒畅】,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流传】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
【翻译】古代拥有财富、地位尊贵而姓名埋没无闻的人,数也数不尽,只有卓异超群、洒脱不拘的特殊人物才能被后世称道(名扬后世)。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在困窘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才写出了《国语》;孙子被砍去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谪到蜀地,《吕氏春秋》才流传于世;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都是圣人贤者抒发郁愤之情而创作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内心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期望将来有理解他们的人。就像左丘明眼睛失明,孙子被砍掉膝盖骨,终归不被当权者重用,(于是他们就)回家著书立说,用来抒发他们的愤懑之情,想使自己的著作留传后世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志趣。
四段译文:
仆窃不逊【不谦虚】,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失”通“佚”散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考订】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上计轩辕,下至于兹【现在】,为十表、
……
黄冈竹楼记 宋•王禹偁
【知人论世】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遇事敢言,因此屡遭贬谪。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的优秀作家之一,诗文风格平易朴实,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写作背景】
本文写在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活。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敢谏,不畏权贵,跟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了深刻矛盾。所以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的大年三十,王禹偁再一次“拜受”了贬官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怅恨离开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
【原文】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段解:文章开篇即写黄州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为下文详写竹楼作下铺垫。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
……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苏辙
苏辙,苏辙(公元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官任之。后唐时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韩太尉,即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封检校太傅,充枢密使。神宗时作宰相,封魏国公。勋望极高,与范仲淹齐名,并称“韩范”。
题目解读:上:呈上。枢密:枢密使,宋朝掌管军事的高官。太尉:秦国时掌管军事的高官叫“太尉”。宋朝的枢密执兵政,和汉朝的太尉相似,所以称韩琦为太尉。两个称呼其实是两者兼顾,说的是同一官职。这个人的名字叫韩琦。(一个人给予两个称呼,表达对看信人的崇敬赞美之情)。书:即“干谒”书,即自荐信。
【原文】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
滕王阁序 唐•王勃
【知人论世】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孙,诗人王绩之侄孙。勃才华早露,年少时被人称为神童,他少年得志,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后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然而好景不长,因写了一篇代沛王鸡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檄英王鸡》,本是游戏之作,竟获罪被革职,被高宗怒逐出府。后入蜀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被贬为交趾令。后,王勃南下看望父亲,途经洪都滕王阁,参加盛会作序,名声大作。两个月后,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王勃学识渊博,著述极多。诗与文均负盛名,和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王勃之诗虽未完全脱尽六朝绮丽的余风,但年少才高,官小名大,充满着追求事业的心情,因此诗的内容多有宏放浑厚的气象,显示出唐代诗风正在向新的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五言律诗的形式到他的手里,已被普遍运用而渐趋成熟,五言绝句与七言歌行也有了发展与提高。著有《王子安集》。
【原文版】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