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小说)文本阅读:人物形象分析+例题分析
- 资源简介:
约20040字。
高考文学类(小说)文本阅读 5 —— 人物形象分析+例题分析
【知识梳理】
小说主要是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和感染读者。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是小说的核心考点,出考频率最高,属于必考题。常见考题形式主要分为三种题型:即:①指定语段/全文分析人物的心理或特点,②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特点。③鉴赏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一、题型一:指定语段/全文分析人物的心理或特点
(一)指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特点题型的解题思路
1. 划分文章故事情节,从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入手,把握每个情节内容中
对人物的相关描写。
2. 分清指定语段/全文的文字类型,判断描写角度。要分清是哪类(些)描写(如正面描写的语
言/动作/肖像等,侧面描写的衬托、对比、烘托等),理清其中的层次,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
3. 结合上下文,看看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结合细节描写,揣测出人物的内
心活动。
4. 在揣测人物内心活动过程中,一定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着想,此时此刻,他做了
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对小说人物内心做具体分析。
5. 充分估计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因为命题者的“题材”一般都涉及人
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这一方面。
(二)此题型常见的失分点和应对策略。
1. 概括不全。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很容易只关注到典型的正面细节描写,以偏概全。为此要对故事情节进行详细划分,留意有的情节发展阶段常常可细分为两到三个小阶段,找到描写的细节,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概括,在进行归纳整合。
2. 用词不当。学生在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时常常与“人物形象的概括”相混淆,没有准确把握“心理活动”的概念,答成“外在形象”;忽略上下文的连贯内容,揣测心理活动时出现错误。针对此项,学生需要分清楚“心理特点”和“形象特点”的区别,仔细阅读文章,把握故事情节的脉络,关注细节。
【真题分析】
【2018年全国3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