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谋篇布局的技巧
- 资源简介:
约10490字。
高考小说谋篇布局的技巧
何谓谋篇布局?
写文章之前,先构思主旨,明确写作目的,即为谋篇;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写,就是想清楚文章的结构,即为布局。通常,人们侧重于对“布局”认识,也就是从“结构”角度分析鉴赏谋篇布局。
结构是文学作品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小说的结构涉及到线索的设置(单线、复线),情节次序的安排(开头如何起笔、结尾如何收笔、如何衔接过渡、如何伏笔照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叙述方式的选用,内容的详略主次等。
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查
一、叙述人称(视角)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二、叙述顺序
倒叙、插叙、补叙等
三、叙述线索
双线、明暗线交织
四、情节结构
开头:悬念式开头;写景式开头
结尾:出人意料的结尾;戛然而止的结尾;令人感伤的结尾;令人喜悦的结尾
中间:一波三折式,对话式
五、情节技巧
抑扬;伏笔;照应;突转(巧合;)对比;衬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拿得出手的本领
高明昌
最近几年,母亲时不时感叹,说我没有学得父亲的本领。父亲的本领有捉鲻鱼、砌灶头、兜水田。老母亲一一道来,我想了想,确实一样也没有学会。身旁的姊妹说:“学了做啥?现在样样不需要了。”可母亲觉得,随便做啥,要防三年风、四年雨的。我晓得这“三年风、四年雨”指的是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事情,这“防”是指人最好要学得吃饭的真本事。比如有一门手艺,万一需要时拿得出手,可以养家糊口。
父亲的独门手艺是有点的,我领教过。我十来岁时就被父亲拉在身边,他捉鲻鱼时我也去的。捉鲻鱼是靠海吃海的一种表现。我们家、我们村,靠近东海二三公里。家里如果几天不开荤了,父亲就去海里走一遭。他右肩上搭一条渔网,一只手反扣着鱼篓,赤着脚啪嗒啪嗒地走路。沙泥地上全是脚趾头张开的印记,有时浅,有时深。问父亲为什么这样急?父亲说是为了赶潮水。
父亲一出门,就有一帮人悄悄地、慢慢地尾随着他。捉鲻鱼真的需要技巧。一是要吃准潮汛。鲻鱼只在退潮的时候出现,只能在潮头里撒网,而把握退潮时间需要智慧,不懂潮汐知识的父亲,不知从哪儿学会看潮的;二是要看得出鱼在哪里。我们这里的潮水是泛黄的、浑浊的、涌动的,如何看得出、看得准水里有鲻鱼,眼睛要亮,眼法要准。而父亲,每每撒网每每有收获。
父亲的这门技术教给了一个人,那人姓叶,是小学体育老师,小父亲几岁。叶老师放学后总是一脚奔到我们家,与父亲一起烧饭、烧菜,然后一起喝酒。时间一长,两人成了好朋友,父亲开始向他传授捉鲻鱼经验。
父亲的教法与众不同,他来到潮水里,教叶老师学看潮水,看潮水里涌起的水头,看水头的条数、速度、大小,然后断定这潮水下面就有鲻鱼,命令叶老师马上撒网出去。试了几次后,父亲就让叶老师自己观察、自己判断、自己撒网。父亲说,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练一遍。就这样,赶一趟潮汛,教一个方法,叶老师学会了。父亲的这个教法,让我辨出来许多滋味,我教学生语文也用这个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叶老师像高音喇叭,逢人便喊,说自己学会了捉鲻鱼,是我父亲教的。许多人都来向父亲学习,父亲像个英雄,站在大门口,“拔挺”喉咙说:“去问叶老师吧,他的网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