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00字。
试论苏轼词的创作追求
黎浩
内容摘要:
中国的唐诗宋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宝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词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迁客骚人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载体。在苏轼之前,词一直被视为“小道”,多被用来描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以清丽婉约当行,长于比兴,虽词意含蓄,但境界狭小,风格纤弱。而苏轼,却突破了词的“艳科”的成见,扩大了词的写作题材,提升了词的艺术境界,丰富了词的创作风格,使语言更清新质朴,词遂成为“句读不葺之诗”。在词的发展史上划下了一条分界线。
关键词:题材 意境 创作风格 语言
中国的唐诗宋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词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宝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要是探讨词文学的代表人物,不能不谈到苏轼。宋词是宋代文学的骄傲,与唐诗并列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苏轼是文学史上的大作家,是北宋首屈一指的文豪,他的词作直接表现了他正直耿介的性格和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苏轼生活在北宋王朝由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他的一生饱经仕途坎坷浮沉:王安石变法,苏轼表示反对,随即出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处地方官;又因写诗被指为“谤讪”朝政,在湖州被捕入狱,即所谓的“乌台诗案”;接着贬到黄州;哲宗时召回为翰林学士。绍圣初年,新党再度执政,苏轼又被贬到广东惠州,后远徙昌化。苏轼的一生,深受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周瑜、陆赞等安邦治国的人物,渴望有所作为;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因而形成了苏轼特有的世界观——“既有慷慨用世之志,又有超然旷达之怀;既有‘济天下’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亦有‘独善其身’的对自已个体生命的珍惜之情”。①
苏轼由于政治上的挫折,宦海中的浮沉,又受庄子及禅宗影响较深,形成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广博的知识修养,所以,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其词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方面面,都有新的突破。纵观苏轼一生,旷达乐观、热爱生活像一根红线,贯穿他曲折人生的始终,从而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创作追求,为中华民族瑰丽多姿的文化旅程,树立了一座丰碑。
一、 苏轼词的创作追求,表现在其词题材视野的极其广阔上。
苏轼的词题材视野极其广阔,记游、怀古、送别、赠答、说理无不入词,同时突破了“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