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教学设计8
- 资源简介:
约3450字。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鲍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3. 比较《拟行路难》与李白《行路难》在表现手法、内容和情感上的异同。
4.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反问、动作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2. 难点:
深入体会鲍照诗歌中所蕴含的悲愤情感与无奈心态。
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诗人对待人生困境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意象、艺术手法等,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比较法:对比《拟行路难》与李白《行路难》,分析它们的异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展示杜甫《春日忆李白》中对鲍照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引出鲍照这位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鲍照的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相关信息。
2. 知作者
详细介绍鲍照的生平经历。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
讲述鲍照的文学成就。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他和庾信合称“南照北信”。
强调鲍照所处的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这种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鲍照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3. 晓背景
深入讲解魏晋南北朝的文人社会状况。门阀制度使得社会阶层固化,寒士难以凭借才华获得晋升机会,这导致了许多文人的怀才不遇和愤懑不平。
阐述门阀制度对鲍照的影响。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的门阀制度,促使他将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引导学生思考门阀制度对当时文人心态和文学创作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4. 解题目
解释“行路难”这一乐府杂曲歌辞名的含义。《乐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