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44
- 资源简介:
约4510字。
兰亭集序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筛选情感词、逻辑关联词,来梳理全文脉络和段内层次。
2.学习通过筛选文中重要语句,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动因。
3.增强对作者生命体悟的理解能力,并能迁移到自身的生命体验。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筛选情感词、逻辑关联词,来梳理全文脉络和段内层次。
2.学习通过筛选文中重要语句,来分析作者的情感动因。
3.增强对作者生命体悟的理解能力,并能迁移到自身的生命体验。
教学思路:
一、导入:问题情境
二、理情脉
三、赏情由
(一)乐之因
(二)痛之由
(三)悲之源
四、悟情思
五、小结
六、作业
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三重生命超越
一、导入:问题情境
同学们好,前几天,有一则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
10月12日,正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驻留任务的,意大利首位女性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太空中书写了一段中国式浪漫。
他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幅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著的《兰亭集序》中,一句描绘宇宙景观的古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我相信每个人,在亲眼看到如此浩渺无垠的宇宙时,都会像萨曼莎一样放开怀抱,无比快乐。可是生活中的我们,很难有她那样的独特体验,那么,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方法开阔胸襟,应对人生的种种情绪漩涡呢?
也许今天我们要研习的《兰亭集序》,能够给我们一些启发。
二、理情脉
预习过的同学,应该很快就能找出,文中三个重要的情感词,从而梳理出作者的情感脉络。
他们分别是“信可乐也”的乐;“岂不痛哉”的痛。和“悲夫”的悲
我们可以根据三个情感词的位置判断。1-2自然段集中写乐,第三自然段写痛,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悲。
三、赏情由
一场宴席、三种情感,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主问题,就是:
王羲之的乐之因、痛之由和悲之源。
我们先一起来探究乐之因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一,根据文章内容和屏幕上的表格,整理出一份宴集安排信息表。
同学们可以对照屏幕看看自己整理的信息是否完整。
我们来看到任务2:王羲之的快乐体现在哪些层面?请找到相关的句子加以论述。
我找到了这样一些,第一层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积湍,映带左右。
作者对眼前所见之景连用两个有字,仿佛是在和读者热情地一一诉说,充分地体现出对自然之景的热爱。从这里我们读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层是群贤毕至,少长贤集。这一句中的毕和贤,是副词,有全都的意思。参与兰亭雅集之人,除了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以外,还有司徒谢安、左司马孙绰等40余人,他们都兴趣相投、精神契合。看到这群品酒咏诗、醉心自然的友人,作者对此感到无比的满足。从这里,我们读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