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080字。
《登快阁》课前导学案
一、作者:黄庭坚(北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北宋官员、文学家、书法家。早年因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在书法领域,擅长行书、草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代表了北宋时期书法的最高成就;诗歌上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存诗1900多首,题材广泛,风格自成一派,人称“山谷体”。
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作者38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快阁雄踞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城区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我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具名气的屈指可数。快阁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三、中心思想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令任上。首联入题,为求解闷而登快阁;颔联绘景,写登阁所见,山水广大明朗,顿有感悟;颈联抒情,虽然世无知音,尽可自得其乐;尾联述志,岂不仍可还乡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归结到一个“快”字。全诗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用典贴切,情致跌宕,余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四、分析诗作
1、原文、译文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