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ppt6
- 资源简介:
Thumbs.db
超重与失重.doc
超重与失重.ppt
电梯下降wo.wmv
水的失重.wmv
鲁科版必修1第六章 第4节
超重与失重
漳州市第三中学 黄小娟
【设计方案】
一、知识体系分析
本节知识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又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和联系航天技术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物理,又激发学生情感价值。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一节。
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二、学生分析
超重、失重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超、失重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超重(或失重)就是物体重量的增加(或减少);其次学生往往认为向上运动时就超重,向下运动时就失重,没有真正理解超重与失重的原因。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学生有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将超重、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同化,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超重、失重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已。
三、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知道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
(3)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
(2)经历实验和理论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生成“学以致用”的意识。
(2)了解一些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3)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养成乐于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超重、失重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实质。
难点:(1)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
激趣教学、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等综合教学方式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过山车视频、杨利伟在太空吃月饼影片、运动的电梯内电子称示数变化的视频),矿泉水瓶、水,纸带、弹簧秤、钩码。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趣味实验 激发悬念)
演示1:在纸带中间部位剪个小缺口,纸带的一端牵挂一重物,重物另一端用手托住。放开手,提起重物,这时纸带没有断。提着重物向上加速运动,突然停住,纸带断裂!
设问:纸带既然能够承受钩码的重力为什么会断?
(这个实验的设计简单而巧妙,做向上加速实验前,可先让同学们猜测。让人直接体验了超重又有些意料不到。)
演示2:让瓶盖打开、侧面下端刺有一些小孔的盛有红色水的矿泉水瓶匀速下落,让学生观察现象。让矿泉水瓶自由下落,观察水是否会喷出来。这步演示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了更好地观察到现象,让矿泉水瓶下落时穿过一个内径较大一些的空塑料瓶,在空塑料瓶内侧放一张白纸,看是否有红色水喷到纸上。)
学生进行猜想。有的猜想水会喷出来,有的猜想不会喷出来。
结果看到水不会喷出来。(学生产生好奇)
设问:刚才做了两个演示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让学生思考,但不需要回答。)要解释这些现象,需要用到超重、失重现象有关原理,这节课就来研究超重与失重。学了超重与失重,我们就可以解释前面的实验现象了。
板书: 超重与失重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