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2770字。
《密度》教学设计案例(第1课时)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 → 理论探究 → 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 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学习
环节 学习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设疑激趣
出示三块体积、表面颜色都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 活动一:问:如何区分谁是木块、铝块、铁块?
活动二: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质量区分它们。 活动一: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活动二:学生利用天平测出体积相同、表面颜色都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的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的东西才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为密度概念的建立打下基础。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