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作者:佚名 时间:2007/12/4 22:14:0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371
哈尔滨市的语文新课改,真正体现了语文回归生活与时代紧密相连,笔者作为高中文科教师深感: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面向社会,回归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能让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和共鸣。文心雕龙里面把语文阐释得非常清楚,"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也就是说有心灵才有语言,语言是表达心灵的方式,有了深度的心灵才能有深度的语言,语言确立了以后就可以用文章表达出来。当前,我们的语文已经出了问题,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学语文,但大学毕业甚至读到博士都不会写信、说话,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的语文教学到底缺少了什么?
缺少课外阅读。要学好语文,必须在课外下功夫,仅靠课堂和一两本语文课本更是不够的。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应该有多大。"这话一点不假,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就远离了语文本身。那种把学生看课外书视为洪水猛兽的观念,与真正的语文教学南辕北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学不好真正语文的。
缺少心灵自由。所谓心灵自由,是指在语文的教与学上,要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鼓励,少一点约束,多一点活泼。有了心灵上的自由,学生才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但是,在当前应试的压力下,语文离它的本真的面貌越来越远了。现在的作文新八股就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钱理群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一方面不让学生虚构,另一方面又不反对学生讲假话……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机制,专门训练学生说假话。"这样的教学下,写作严重违背了学生的主观意愿,那还有什么兴趣可言。还有一个人学语文,只在词汇和形式上下功夫,我认为是舍本逐末。教师在词汇和文章形式上下功夫教语文也是根本不得法的。
缺少讲话训练。语文是语言艺术,当前,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一味地强调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忽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许多学生不会讲话,尤其是当众讲话时,他们时常感到思维混乱、词不达意,这与语文教学忽视学生讲话能力的培养有关,我建议: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应当增加讲话训练课。
哈尔滨市的语文新课改,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总而言之,语文不仅是人文教育的工具,更是影响其他学科的工具,往大处说,关系到中华文明的传播。由此,更迫切地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将缺失的补回来,才能使语文更好地担当重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