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语文教育:立足言语形式,整合“言”“文”合一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29 14:28:0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1100字。学校语文教育:立足言语形式,整合“言”“文”合一
普宁大坪中学    余石磊
一、学校语文教育的本质:创造语言环境,以言教为本
学校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新课标下语文教育的本质定位问题,来不得半点含糊。学校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起来,开发想像、创造等智能,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一)学校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以言语教学为本
以言语为本是学校语文教育的本质定位,符合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一是语言的“学得”是经过专业语文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主要是自觉、理性、有序、有计划、有步骤,是“专业教育情境中的语文学习,属于科学世界教育。”【1】二是学校的语文教育是科学有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必须根据语言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对学生科学有序的训练才能完成的。三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最主要的语文教学媒体——言教的手段,具有概括、提炼的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高效化、科学化。“人的学习,总是在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2】学生通过教师有意义的言语教学,不仅可以突破个体感观的局限、具体的思维上升为抽象的思维形象化,从而加速认知过程。四是科学把握言语主体的先天的遗传性与后天的语言环境刺激这两者的关系。应该看到,中小学生学习语言,是他们自身脑功能发育与智力、人格发展的内在需要。语文教育必须以学生自身听说读写思的语言实践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主体性,正是从这样的教育本质出发的;任何外在的灌输,被动的接受,都是从根本上违背了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的。
(二)言语能力的养练是学校语文教育的核心
1、“言语性”是语文“工具性”的基础。
有什么样的语文观应有什么样的语文课程观和教学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相一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界强调“语文是个工具”,指的是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因而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工具。高中语文课程与义务教育相衔接,进一步提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概言之,课程和教学改革,无非就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什么教(学),一是教(学)什么。一是怎么教(学)。就是“教学什么”来说,我们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但课文不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只是教学的载体,真正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课中,在进入教学之前是不知道的。因此,首先必须明确语文教育的立足点是什么?是语言。人的学习,总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过程。语言“学得”是“专业教育情境中的语文学习,属于科学世界教育。”【3】一本《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反复强调一个命题,就是“语文有自己的专职”,也就是语文教学的“专业化”。
2、语文课程具有“言语性”和“人文性”。
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建构三维目标,如果抓住了语言学得这个根本性的任务,就可以使多元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这是因为母语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学习母语的过程,不仅掌握本民族语言过程,而且是他们接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洗礼和熏陶的过程;学生学面对的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抽象符号,而是承载着丰富的人文信息的“言语作品”。因此,新课标下语文教育要通过言语性教育来实现人文关怀和培养主体性。
事实上,对意义的理解也涉及到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根据语言和言语相区分的理论,意义可以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类。语言意义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本身具有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词、短语、句子等单位的字面意义。这种意义是固定的、抽象的,处于静态中。言语意义是语言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时所产生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临时的、具体的,处于动态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就很有必要把这两种不同的意义区分开来。例如: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鲁迅《祝福》) 
    从字面意义看,四婶说的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不要祥林嫂去拿祭祖所用的酒杯和筷子。但祥林嫂听了这句话后,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从此失去生活的信心。为什么?因为四婶这句话的意思内涵十分丰富,远不是字面意义所能反映的。实际上她是嫌祥林嫂先后嫁了两个男人,两个男人又都死了,是个伤风败俗,不吉利,不干净的女人,所以不许她去碰祭祖的东西。这个意思是当时的黑暗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礼教观念的反映,是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言语意义。如果单纯从语言意义的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就会得不到非理性义,从而影响学生对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