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也谈作文

作者:颜学鹏  时间:2008/1/30 4:03:0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181
我毕业后,正好分配到自己上学时的中学教语文课。记得有一个中学生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听别的老师说,你上中学时语文经常不及格的。后来又是怎么会写东西的,而且因为喜欢写而学了汉语专业?我已经忘了当时怎么回答他了。但我现在想来,文学创作和语文考试的关系应该不是太大。    
  语文课考试,我们考的东西大多与创作无关。考试考得是学习的内容。特别在中学,大部分考试内容是死板的记忆。作文也只要求规矩和格式的工整就可以了,有时老师仅仅看卷面的整洁与否,而不去太多的注意文章本身。我因为过于懒散,字迹更是潦草的无法辨认,当然考不了高分。但文学创作的却是学不来的,其实就是一种经历和体验。    
  我始终认为创作的基础是社会生活。如果拿练武的人来比喻,社会生活是一个搞文学创作的人的“内力”,作品形式的种类就是个简单的器械,语言是最基本的招式,风格则是门派。没有充沛的内力始终是无法克敌制胜的,而对于一个内力绝顶深厚的人来说招式、器械、门派就无关紧要了。这一点,中国的鲁迅其实已经悟到了,所谓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但是我反对是“作文先做人”这个狗屁不通的观点。其实,作文和做人是一个同步进化的过程,就像鸡和蛋的问题一样,不存在什么先与不先的问题。在一个真正的文人眼中,文和人毕竟也是不同的。“我手写我心”毕竟仅仅只是为文的入门阶段。一个成功的文人或者是一个真正的社会生活的大师是可以写出各种不同风格和文章表达出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的。所有的学问和语言以及所有人的心理状态都是无法超出语言文字的范括的。就像是中国的古人可以凭“半部《论语》治天下”,而现在的所有人都无法超出那几个哲学派系的划分一样。这就叫境界,有一种包罗万象的大象。无形而无处不形,无为而无所不为。    
  真正为文的境界就是一种没有风格的境界。但这种没有风格绝对不是入门者呀呀乱语的学舌,而是一种经由了固定的一种风格向很多种风格的转变,而最后到达任何一种风格,任何一种理念都可以信手拈来的过程的成熟。这其实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到了这个成熟的境界以后,其实已经无我人,也无我心!当然也无我文。在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是我了,而是所有个“我”的集合,“我心”以非我心,而是所有的思想和灵魂的集合。    
  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体现一种风格,都可以弘扬一种哲学理念。你可以使用任何一种风格和理念,也不要去反对任何一种风格和理念,但你绝对不要去崇尚任何一种风格,不要去认同任何一种理念。固有的风格和理念都是扼杀文学和一切创作的罪魁祸首。但你必须去了解那些所谓的风格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所有人做到投其所好,对所有文章随心应手。别人仅仅只能了解你的某一遍文章或某一段历史,但永远无法了解你的全部风格。    
  在我看来,文体类型仅仅就是一种工具。就如一个武人如果内功好了“飞花摘叶”即可伤人。所有真正的文人是不应该用诸如“诗人、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杂文家……”这些不伦不类的头衔来区分的。还有那些诸如:“武侠、古典、后现代等等”这些流派也是不能用来随便划分文人的部落的,我还是认为真的“大师”级别是可以适应和写出各种流派的文字的。也是可以为不同的读者类型和不同的用处服务的。    
  就此停笔算了,悟性如果高的人一点就透的。或许可以从我这胡聊乱侃的只言片语里看懂点什么的。如果其笨如我,那就是我说的再多也没有用的。而且我也说不出什么高深得道理。发疯到此为止,我以后也不会再谈关于作文的话题。其实是我突然发现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仅仅是一种感悟。然而思想的进步毕竟不是都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没有意义其实蕴含了一切可能存在的意义。就如众人皆笑我狂妄,又怎知我根本自己根本就没有把自己当人,可谓自卑已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