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阅读,请从拯救教师阅读开始!——读《教师为什么拒绝读书》有感

作者:宽容  时间:2008/2/29 5:54:1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980
  在2008年第一期《教师博览》以及2008年第二期的《教育文汇》上,我都看到了朱永新教授的文章《教师为什么拒绝读书》。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主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朱永新教授的担忧不是没有原因的。的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阅读,甚至彻底脱离了阅读,他们不但不以为耻,还引以为荣,更有甚者把喜欢阅读的人看作是不正常,有病。而在最应该有阅读气氛的学校,我们还把非课本的书籍称为“课外书”。朱永新教授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称谓。”确实是这样,我们在拼命应对应试教育的同时,那些所谓的“课外书”怎么不受冷落呢?而我们教师作为最应该阅读的职业群体,可悲的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放弃了读书。放弃读书的后果就是让我们的思想日趋荒漠,让我们的教育日趋贫瘠。我们耳闻目睹了多少教师因体罚学生而被媒体暴光;多少教师言行不当对学生进行侮辱,而对学生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问得瞠目结舌;这些,还不足以引起我们对读书的重视吗?我们要培养健康和谐发展的学生,而这最重要的获取途径就是阅读。而如果我们教师都是贫瘠的,还怎样去培养学生呢?
  许多学校的领导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但是要真正让老师喜欢阅读,确实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记得我们学校曾“命令”每个老师都必须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布置下来,几乎看不到老师有任何的行动。没有办法,学校又补充说,一个月后,要进行一次考试,内容就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而且考试分数要和老师的量化挂钩。这一下,还真起作用了呢,不少老师忙从网上把这本书下载下来,有的还打印下来,积极的阅读。可是,大家阅读的目的是应付考试,没有几个老师是真正的用心去阅读!后来,学校果然进行了考试,是开卷的,好多老师还后悔了半天:“早知道是开卷考试,就不不用那么下功地去看了……。”我明白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包括每学期的学习笔记等,都是想办法让老师多进行阅读,但是往往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朱永新教授还替我们这些不爱阅读的老师们找了几个“借口”。
  首先是缺乏闲暇。朱教授说:“我们教师每天起早贪黑,工作时间早已经侵入闲暇甚至休息的时间,许多教师处于奔命或者倦怠状态下,哪里还会产生读书的欲望?”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如果真的有阅读的欲望,是不会缺乏闲暇的。读书的时间可以随处挤出来,我们可以让时间变得立体起来,让阅读每天陪伴自己,这一点是可以做到,而且很容易做到。怕就怕是有了闲暇也未必读书,而是去玩游戏、打麻将,把自己生活的闲暇都占用了,然后再来埋怨说,我没有时间读书啊。
  其次是没有阅读环境。朱永新教授还说:“一些教师认为其职业并不迫切需要大量的阅读,教师的工作非常简单,就是研究题目,应对考试。这种简单的技巧似乎并不需要丰富的阅读做支撑,丰富的阅读有时候对这些老师来说甚至可能是一种防害。”我们也能看出来,在我们老师中,有这样想法的确实不在少数,总是认为大量地做题会更有用些,也更加节省时间,阅读有什么用,特别是对考试分数,几乎没有什么好处。而且这样的老师,还特别受家长的欢迎,被家长称为是“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当然也比较受校长的欢迎,因为他能让学生出成绩,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样一来,还有多少老师想去阅读呢,还是让学生做题来得更实惠呢!
  我想,关键还是观念问题。实行新课程以来,加入阅读行列的老师越来越多了,这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我从自己身上,就看到了变化。记得以前,学校要求每年老师必须订一份业务方面的书籍或者报刊,我总是把学校的任务都给女儿订阅了书籍,总认为自己订阅了也不看,是一种浪费。可以说,连续好多年,我很少阅读,就依靠一本参考书,完成着教学任务。2007年,我在教育在线注册了博客,感受到了朱永新教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理念,更懂得了阅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是多么重要啊。在那里,可以让我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浓浓的文学氛围,让我知道,如果不读书,自己将无法生存下去,于是,我如饥似渴地开始了我的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新教育之梦》、《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等,还订阅了几种教育杂志,如《教育文汇》、《教师博览》等。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我想,只要能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所受到的益处是无法来衡量的。
  让我们一起加入阅读是行列吧,让我们努力向教师专业阅读靠近吧,希望所有的教师都不要再拒绝阅读了。借用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来结尾吧:拯救阅读,请从拯救教师阅读开始!
  作者:宽容 日期:2008-2-27 21:51:00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