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三个月的作文训练要点

作者:河北衡水市饶阳中学 李占永  时间:2008/3/9 19:17:5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010

  作文审题训练中,学生容易忽视一个问题,就是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和作文要求。前面对此有所分析。近两年全国高考材料作文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等限制要求,但同时又给出一句“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有很多老师和学生对此理解不清,或者偏废一方,或者模棱两可,或者不管不顾。材料作文的这个要求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要求不同。不同之处在于考生在动笔之前必须对试题所给材料有一个深入的分析理解过程,必须对原材料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而话题作文只需要看准话题,读清要求即可,材料可用可不用。命题作文只需要分析标题词语或短语的内涵,把握其外延即可。所以,对于“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的含义作文”与“可以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成文”的关系,可以这样认识:前者是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作文的立意构思方法和选材的具体方法范围。后者要反映出前者的分析效果。
  考前训练中教师要多方面取材,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单方面的素材,应该在单一材料、复合材料,文字材料、图表材料,寓言故事、诗词名句、格言警句,生活实际、人生哲理等诸类材料中,有效训练,有重点,有难度,有梯度。对“全面理解”和“一个角度、一个侧面”的问题理解不清,不妨遵循传统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式,侧重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立意构思成文。
  三 努力打造作文的亮点,闪耀智慧的光芒。
  如果说“准确审题”是为了达到“符合题意”的目标,实现基础等级方面的达标,那么“打造亮点”则属于在发展等级方面充分展示才华,张扬个性。太阳、月亮、星星、萤火虫的比喻非常深刻地说明了作文“亮点”的重要性。在相对时间比较短的考前阶段,“打造亮点”势在必行,也是“行之有效”的。要相信这一点。
  高考作文在阅卷中,能够吸引老师眼光的文章多是观点明确,表达流畅、生动、准确,有文采的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作文训练中一定要重视文采的训练,是自己的语言富有表现力。
  人的思想靠语言来传播,如何让别人愉快的接受你的思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考生事实上经常忽略这一点,觉得把思想表达出来就可以了,但是生动准确的语言会产生非常大的吸引力,使阅卷老师带着欣赏的心情读完你的作文,并接受你的观点,你的文章一定会有很好的分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在发展等级所列四项十七点要求中,“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都是直接涉及到语言或者借助语言表达来实现的。
  当然,在基础等级“表达”项中,对语言也有明确的要求,并且是评分的重点内容,因为它是其他所有各项内容的基础和条件。在高考作文的评卷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作文思路平平,材料也不是很丰富,文章并没有显现出高人一筹的深刻观点,但因为其语言流畅,不仅没有语病,而且能够合理的甚至恰当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彰显出一定的气势,成语、古诗文的运用准确、丰富,这样在基础等级的表达相中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而且其文章富有文采,在发展等级的评分中也可以挣足分数,整体下来分数虽受到基础等级“内容”项得分的影响,但整体的得分并不低。
  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训练作文的亮点,首先应该在语言表达方面下点功夫。比如,临近高考一百天,每天可以写一篇50-100字的短文,这并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连构思带书写10分钟足够了,这些小文章可以使语言的专项训练,一篇可以使用一个比喻一个拟人的修辞手法,另一篇只要求使用排比,再一篇要求使用排比性的比喻句,等等。不一而足。或者专题引用古诗词,专题运用日常训练中的防句练习,或者专题模仿教材某段,换一个主题。方法有很多,关键是要重视。进行一个阶段后可以两天写一篇,每篇100-150字,之后可以每周两篇,每篇200字左右。循序渐进,80天可以突破语言训练难点。实际上,在训练语言的同时,诸如围绕观点选材,围绕同一话题分析问题等训练点也会得到提高。
  当然,在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没有病句、错字的基础上,由于文体不同,其亮点也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果写记叙文,在符合题意限定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富有感情内涵的、具体、新鲜、典型的事件、人物、环境这些材料来描绘,并且有侧重的在某些方面凸显个性,凸显才华,从而形象地展示文章的主旨。比如选取的故事要新鲜,有时代特色;要典型,有代表性。取材角度适当的小一些,便于写的深刻,做到以小见大。记叙文的结构一定要巧妙,800字的文章要体现矛盾,揭示矛盾,非有巧妙的构思不可。写作中要明确地显现出作者的命意,而且要给人以积极的人生启示。立意的新颖、故事的新鲜、构思的巧妙、描写的生动形象、感情的真挚,都是可以作为刻意打造的亮点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但求一两点突出。这些主要是在基础等级方面的要求。在发展等级方面,可以在写作过程中用浓墨重彩的词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貌、心理、肖像、行动,加强环境描写,充分展现环境对人物的烘托渲染作用,这些都是很好的着力点。
  如果选择议论文,在论点的引出方式、表达方式,材料的选择运用,论证方法的综合使用、文章结构方法等方面,可以选择性的突破。议论文的逻辑性是非常强的,即必须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议论文的观点一定要非常明确,一定要用肯定句的形式表达清楚,不能模棱两可,有的学生用否定句的形式来写,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在作文材料的选择组织方面,一定要做到准确,这是第一位的,典型、新鲜是第二位的,所有材料的详略处理,合理顺序是第三位的,材料的形式(比如事例、理论、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古今中外)等是第四位的。那么,做到了观点鲜明,中心明确,结构严谨,语言准确严密就达到了基础等级的要求。如果要使之成为“亮点”,就要打造精品环节,比如材料丰富,比如观点分析议论深刻,比如论证方法独特有个性特征,比如层次结构独出心裁等等。在这其中,材料的丰富性,结构的独特性,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阅读,写作训练得到提高的,是可以打造成亮点的。
  散文形式,无论是一般意义上的散文,还是我们经常说的散文式的议论文或者议论式的散文,同样需要在弄清试题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以内涵为感情的契机或触发点,选材或与内涵有直接关系,或有某种内在的、外在的联系,或有相近、相似之处的人、事、景、物,进行情景交融的、浓墨重彩的铺写、抒情、议论。其中,感情要求强烈,语言要求华美,篇章结构要求精致、灵动,议论要求精当,技法要求纯熟,取材宜小不宜大。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在高考中,散文的“形”就是指与内涵有关的各种材料,“神”无疑就是作文的内涵,包括材料限定下的思想、感情、哲理、感悟。在散文的亮点打造中,首推打造精品语言,散文语言精确、凝练、讲究炼字炼句,要求生动形象,饱含感情,写人写景要描形绘色,姿态翩然。经常使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子整齐而又不拘泥于形式,这些要求对于考生来讲有一定的写作难度,但是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优秀试卷,这类散文形式的文章占了绝大多数。这需要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学会感悟,学会以真善美的感情看待生活,积极思考,笑对人生。此方面的亮点最好还是设在讲究散文语言的优美方面,当然美好的感情总会打动人,以情动人是散文的基本特点,抒真情,不矫揉造作同样可以赢得青睐。
  在距离高考时间比较紧迫的情况下,师生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不要过多关注时间的分分秒秒,要细细梳理掌握材料的多少;不必每种形式面面俱到,只需一招制敌取得成效。再着,认真研究上一年高考评分细则,准确把握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评卷方式,规避风险,出奇制胜也未尝不可,但是,作文成绩的提升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扎扎实实的训练,实实在在的读写背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