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点建议

作者:佚名  时间:2008/3/23 21:32:0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767
  在教育领域积极创建优良的母语教学人文环境的今天,高中的语文课堂里,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发言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日益明显地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然而,当今的高中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持反感态度。尽管大多数教师本身的语文知识丰富,但如果只是因循守旧,没有开创性,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结构的完善,必然导致在教学上的封闭性,使语文教学死气沉沉,也就很难做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课没有“市场”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离,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汉语文教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它的显著特点是:还给语文以本来的面目,基本上符合了汉语文的自身规律。它主要是“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为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学语文、教语文,有自主发展、积极创造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改变观念,明确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学好语文。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法,抓住语文的本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把教学的重点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感悟、领悟、积累、运用”语言上来,从而创建和谐、民主、活跃、平等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应不仅是教导者,而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应当和他们共同去克服困难,和他们喜忧与共。”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压缩到最低限度,充分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学生在自由、宽松、民主的气氛中会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把语文课堂当作师生交流的工具,师生间进行心灵对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心情,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对话中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现实生活是从事语文教育的大环境,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的和谐,首先是整修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相同相融,成为生活的有机部分,其思想性、审美性、价值观是与时代生活主导意识相合拍的。现今的新课标和教材改革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因而,教师不能只抠课本,应当在教学中把社会生活带进课堂,把社会热点、生活感受、时代脉搏、制度利弊,当作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材料。
  充分利用课堂十分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胃酒”。
  形式一:课前演讲;语文课积极的语言表达,对学生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开展“话题型”演讲,鼓励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抒发自己某一方面的生活感受,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学会深刻认识社会、理性思考生活。学生多会选择在这一年龄阶段感兴趣的话题来发表见解,诸如“宽容”、“个性”、“友情”、“偶像崇拜”、“中日关系”、“学与玩”、“大学离我有多远”等,这些话题一经抛出,马上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大家不吐不快、欲罢不能。这种学生自主命题型演讲,为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并很好调动了学生积极发言、热烈讨论的积极性,为学生“自我展示”创设了广阔的平台。这样,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不仅是课本知识,还有对社会人生更广更深的认识,真正走入“大语文”的文化天地。
  形式二:歌曲共赏;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欣赏优美歌曲的同时,对其简洁诗化的语言进行玩味品读,把丰富多采的时代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优秀歌曲是有情有声有意境的完美结合。一首好歌,能让人热泪盈眶、感动不已,这是优美歌词和动人旋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在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的高中阶段,欣赏音乐仍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处在于“导”而不是“堵”,同样,与其一味地去限制甚至禁止学生听歌,倒不如对其进行良性引导,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有品位的欣赏优秀歌曲,从而抵制不健康歌曲带有的不良影响或负面效应。所以,在“歌曲共赏”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要有“君子协定”,即学生选取的歌曲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歌词健康优美、旋律优美、能够感动自己、更能激起他人的共鸣。学生在讲解歌词的过程中,要对歌词的语言、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感动自己的方面更要重点表述,与大家共同分享。比如:周杰伦《发如雪》中“凄美了离别”中“凄美”的形容词使动用法就和古诗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相同,在表现力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巍《旅行》中“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中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并且,高潮部分“谁画出这天地,又画出我和你,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谁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依……”,结构整齐,文句押韵、顺畅悦耳,恰如其分的表达了现代人对社会和友情的思考,再配以铿锵激昂、清新简约的吉他旋律,能够出动人内心深处,更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
  这种形式不仅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将最现代的社会生活和话语表述方法引入课堂,增添了语文课的内涵,丰富了、深化了学生的生活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