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高效学习策略探究
作者:重庆市云阳外国语实验学校 刘昌海 时间:2008/11/2 17:34:0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672
学习策略又称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关系,类似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策略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策略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生的学习策略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高中生语文学习现状
1、 学习无计划。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 不会听课。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完全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课堂上或开小差,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而不会让自己的思路与老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
3、 不总结,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做错的习题不及时纠正与反思;对章节之间不能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再多的知识也是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4、 不会科学利用时间。有的学生虽然整天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不善于挤时间,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
三、造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策略不当的原因
1、学生对自身状况认识不足。有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太好而妄自菲薄,过于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所长,无可救药。也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良好而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看不见缺点和不足。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会使他们的学习发生失误和偏差。
2、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由于信息的不断涌现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等原因,青少年的认识发展具有丰富的刺激因素和时空条件。学生的兴趣易转移。对于一些简单的刺激活动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当苦差事。
3、没有坚强毅力和恒心。掌握和运用高效的学习策略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方式,更需要毅力和恒心。
4、中学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心理教育等原因,学生的心理困惑,矛盾冲突不断增加。众多的非智力因素制约着智力的发展,阻碍了学习策略的转变。
四、高中语文课堂高效学习基本理念
1、激发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的源泉在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如果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真正的自我学习。
2、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能力的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基本甚至完全独立。
3、帮助学生确立具有个性的学习策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策略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高效的学习策略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统一方式。每个人的思维类型不一样,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及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
4、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之中。知识的学习不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甚至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在经历和感悟中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创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改造、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成为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5、突出问题意识,强调创造。创造就是要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所以在学习策略上要重视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6、教学目标准确、明确,且具有弹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节课,教学之前,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教参中的有关提示,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第一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目标要求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接,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应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7、 教学民主,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和开放的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一个具有现代素质的语文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民主气氛浓郁的课堂,学生的智慧潜能才会得到极大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
8、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真正高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依次表现为:(1)参与制定教学目标。学生与教师一道商讨,确立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和要求。(2)参与选择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地选定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3)参与质疑解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完全有可能向教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向标准答案质疑。(4)参与他人的合作。通过合作借助外力解决问题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相互接纳、欣赏,求同存异。(5)参与教学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评教师的教,评学生的学。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借此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鉴别。
9、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教学中要留出空间让学生想象,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其想象力。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