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罚”

作者:不详  时间:2009/2/24 22:18:2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70
  下午上课时,生物老师一进办公室就对我说:“陶老师,上午生物课,你们班有四位同学可能考得不错,有些忘乎所以,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大谈特谈上一堂课考试的内容,惹得全班一阵骚动。要不是怕影响上课,我非得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下课时,我对他们四个说,等你们的班主任来好好地‘修理’你们。”
  竟然无视课堂纪律,这样不尊重老师,这还得了,我得让他们好好地反思一下午,心里盘算着。
  下午自修课,我一踏进教室,环视四周,室内一片寂静,看起来同学们心思不安,有的惊魂未定忐忑不安;有的幸灾乐祸,等着看“景”;也有的揣摩老师的心思,会怎样处罚……
  我清了清嗓子,说:“考试发挥好,是应该值得高兴,可凡事皆要适度,一旦过了头,就可能有些忘乎所以了,甚至是不可一世了,大家说是这样吗?同学们,上午生物课上发生的事老师已经略知一二,各门课程的重要性我也不必多说。我想,经过一个中午的反思,影响课堂纪律的同学心中肯定满是懊悔,满是歉疚。懊悔的是自己不能好好地把握而过了头,歉疚的是没有顾全大局,影响了老师上课,耽误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72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室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不如冷静的思考,积极地对待。针对这件事,大家认为怎样处理最合适呢?”我很巧妙地把绣球抛给了学生,我想,初中的学生对于这样的事情自己会较好地解决的。于是,我又强调了了一句:“给犯错误的同学5分钟时间思考,其他同学可以当参谋。”
  教室里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几分钟后,还没等我开口,一位学生站了起来:“我去向生物老师真诚地道歉并愿意当好一天的卫生保洁员,维持室内外的卫生工作。”“谢谢老师和同学们能给我一个机会,我愿意做牛做马来报答老师……”
  “我不需要你做牛,也不需要你做马,我只需要你从现在起做一个对班级对同学有责任心的学生。你能做到吗?”
  “能,不信,请老师和同学看我的行动。”
  另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愿意在班级联欢会上表演一个节目,弥补我的错,同时感谢大家原谅我,祝大家“百事可乐。”
  ……
  “迟到的同学都表明了心迹,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这一点老师非常欣慰,要知道错误是一种财富,人是在不断地改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走向自我完善的。但愿这件事能给每位同学留下深深的启迪。”我为这堂课画了完美的句号。
  我暗自庆幸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时的冷静与宽容。在学生犯错时,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其实,有时“糊涂”也是一种爱,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让蘸满爱的汁液的“责罚”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催化剂!
  原来“责罚”也可以这样用。
  人常说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其实,犯错误同样也是人的天性,犯了错误后,关键是采用什么手段以及这种手段引起的后果是积极还是消极。
  往往我们用责罚来警示或强制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这些责罚或是把学生“熊一通”或把学生父母传到学校“三堂会审”或批评后再写反思……
  这些责罚虽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使用不当,却会适得其反,把学生推向了老师的对立面;或让学生学会了虚玄套,本文是通过另辟“责罚”的蹊径,用醮满爱的汁液的“责罚”让学生从内心反省,并真诚改正,进一步加深师生的情谊
  学生高尚道德的养成和习得不是靠老师的强制,而是靠他自己的醒悟。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能够宽容,能够等待。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醒。我们乘赏识之风,捧起热爱之情,使每一位学生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