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诗歌写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邹洪复  时间:2009/4/4 17:39:1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51
  1、先用高尔基的两句话作为警醒:
  a、所有的兽人都已挣脱了文化的锁链,撕碎了披在身上的那一层薄薄的文化的圣衣,无耻地赤裸着身体。 b、在我看来,自由只是把人的内心的病症,即精神上的病症变成为表面的病症。甚至变为下流肮脏的东西。再引用一句:一切艺术家应该是国家或民族的心灵,是人民身上最好的筋肉。
  2、什么是先锋化写作
  先锋是一种实验,虽然前沿,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当下的一种破坏,是一种对未知的直觉抵达或历险,但粗俗和庸俗化肯定不是先锋,叫嚣和自我标榜策划出来的也不叫先锋,正如一个四边形的蛋不是先锋的蛋,而是一种畸变。性解放和堕落肯定也不是先锋,它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先锋是对当下的超越,是艺术的那未被发现,它是艺术,不是野蛮,它是观念,更是作品和认识境界。先锋所指向的是更广袤的未知和辽阔,是更加专业,而不是狭隘。先锋不是普遍,它有一般人不容易达到的高度,不容易推广,它是非主流,是一种表象的形式,更是一种时代高度。它是一种专业精神和气度历练多年后所能达到的自觉,先锋是一种自然攀升。对诗歌来讲,新诗先锋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作品所袒露出诗人的修为、境界、眼光、性格、性情等,而不是叙事的口水和所谓的白话,更不是追求粗俗化写作。先锋只在艺术的范畴之内探索才叫先锋,否则,那叫扯淡。最好的诗歌也许是一种浓缩到无言而感人的力量,温暖的力量,抵达内心的力量。它应该不仅仅是诗歌,还是智慧,还是文化和思想。
  3、关于写作者
  真正写作的人是不喜欢也没有闲情和心思去拉帮结伙的,你下的蛋不用找人去吹,摆出来自会有识货的人买。那些为了诗歌的所谓进步而天天叫嚣的人,其实正在离诗歌越来越远,他们在无耻地玷污和损害着诗歌和诗人的形象。他们因为自私而疯狂。
  写作如呼吸,如新陈代谢,其实发表与否,出名与否根本就不重要,你只管心中有蛋就下,还要自由自在地下,管那么多干吗?名利如浮云。只要心有山清水秀,有所娱乐和追求,此生已足够打发。享用海蓝天阔的人生,纵然一切终会随人生而逝,也没有后悔。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浮躁最要不得。率真自然最难达到,境界、气度和修为也最难达到。
  4、关于内容与形式
  诗歌应当体现出时代的前沿性,当下感,正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建筑,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服饰。诗歌的内容与形式从来都是一体,血肉相依交融。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师与大师的区别就是形式的区别。时代与时代的区别也是形式的区别,比如汉赋,比如唐诗,比如宋词,比如元曲。一部文学史乃至一部艺术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艺术形式的创造史和演变史。每人都努力构建独有的形式以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每个时代也都努力构建独有的形式以把自己和其它时代区别开来。
  5、关于原创性
  原创性就需要蔑视和超越。与常规传统斗狠,与习惯了通常艺术的读者较劲。在写作前景上,诗人必须拥抱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的气概,追求一种深刻而独特,散漫而坚定,不同凡响,舍我其谁的笔触情怀。可以这样说,在写作上,诗人离中庸之道越远越好,先锋就是超前,就是在最前面,就是求异,就是反叛,就是实验,就是对从前艺术进行无情的颠覆。我宁愿相信这就是艺术创作和进步的铁律。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进行着无根性,漂泊性写作,显然是对写作少了原创的自信。那样,我们就不可能走远。也有不少人在尝试,在努力。可惜,都在进行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写作,自以为是地提出一些貌似能够进入文学史的写作观念,进行着一种功利性的结伙拉帮。这种写作往往并不能真正做到以文学的发展和艺术性的拓展为本位。因为一但团体形成了,就意味着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这个团体也就名存实朽了。往往是越热闹,越在走向灭亡。
  文学写作的甘愿结伙拉帮其实就是一种对写作高度的逃避和对俗世的妥协,不过是写作中的投机主义而已。也是一种对崇高和文化敬仰的抵弃,一种自我放逐和对人性光辉难以逾越的可耻逃避,一种急功近利的应景之作和无可奈何,一种禁不住享乐主义的引诱,面对矛盾和痛苦的纷纷逃窜。总之,文学写作的甘愿结伙拉帮就是缺少理性之光的照耀和缺少勇于承担创作责任的雄心和豪情。分明是钻进了一个庸俗的套子,即把文学写作庸俗化了。在写作上,要么要站在最前面,要么就将自己的艺术观点和创作追求坚持到底。在写作上,与时俱进恐怕是行不通的。
  6、关于口语和书面语
  就我理解,口语应该是大家在生活中说的话。历史上的白话文运动,仅从形式方面理解,也可以看作是要求口语书面化的运动。其实胡适的《尝试集》就基本是口语了,一些老诗人的诗歌,巨多的也是口语。
  这几年有人提出口语化写作的口号,其实应该叫后口语化写作的。这无疑强调了语言本身对诗歌写作的魅力,也展现了诗人写作的活力。但是,我认为口语与书面语仅是一种写作口吻或形式而已,就如书法中的正楷和行书或草书,也如唱歌中的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或通俗唱法,无疑,从大多数作品来看,当下的所谓口语化写作应该是属于后者,并且,它们应该无高下之分,也无主流非主流之别,这些分法也许可以便于诗人们明确追求自己的写作方向,但是,我认为也有人为的单厢情愿的拙劣在里面。正如一个训练有素的歌手,他应该是用美声、民族或通俗方法都可以唱歌的,单单追求一种唱法,反而不利于歌手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诗歌题材和精神方面理解,口语仿佛是多强调个体自己的呼吸,是以个体关照个体,所以它多标示现实中个人的欢乐和疼楚,展现一种个人的认识境界,读来比较亲切率真,有生活气味和时尚气息。而书面语是多强调整个类群的呼吸,它多关照的是个体以外的世界或精神,作品多指向一种宗教式的高度或超越,因而有神的境界,有世界和自然的境界,读来有一种灵魂高蹈的大气荡漾。当然这种分法正说明了当下诗歌写作的局限性。 现在的一些所谓写作纲领大多是人为制造或设计出来的,其实,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然后,再选择最适合自己性格和气质的,坚持写和探求。跟随流派写作,貌似进步很快,其实,作品总会显出底气不足,和随波逐流的疲软。是一种画地为狱,自戴枷锁的弱智行为。    
  7、什么样的诗歌是好的
  凭了这么多年的写作和阅读,感觉自己对诗歌优劣的鉴别还是挺自信的。再加上自己学的是音乐专业,所以就更清楚艺术的本质,明白哪些作品具有穿透力,什么样的作品会是过眼烟云。
  诗歌作品的好差不是以读者的多寡来定,使人歌泣或读后起情绪变化的作品往往不一定是好作品,好作品是叫读者娓娓入静和得心里安宁,进而慢慢精神魂魄得到浸润和漫升摇曳。
  好作品是一个实心球,是有厚度的质量和完美,而不仅仅是一个圆圈或一枚钉子,好作品是静水潜流的,经得起反复阅读,且读着叫人舒服,不会有失重感。好作品是“虚而不伪,诚而不实”的,它们当如筛盛水、如网罗风一样既实又虚。好作品是微茫而又不落言诠,既活泼又空灵,能感知而又不那么具体。
  经不起琢磨的作品肯定不是好的。用语词和技术一时打动我们的作品,貌似挺好,那也只是瞬间的好,这样的作品在细读后,它们背后往往是空洞阴沉无所依傍,甚至会产生让人不舒服的嘈乱和龌龊气息,不能给人心以力量和艺术质感的浸染,算是空壳的诗歌。那些少了写作者自己心的在场的作品大致是这样的。作品或作品后面不能袒露出写作者的修为、气质、境界、眼光、性格、性情等等,我说这叫没有人性的诗歌,有的只是技巧的险和诗歌质地的阴。
  最好的诗歌也许是一种浓缩到无言而感人的力量,温暖漫升的力量,抵达内心的力量。它可能并没有气势。它应该不仅仅是诗歌,还是修为,还是文化和思想。
  依靠直觉去创作想象中可能的诗歌,它常常是艺术的那未被发现。好诗歌的本质是静(心灵的倾诉),绝对不是情绪化的宣泄。诗歌如果存有个性解放的激情和流淌之静,存有个人的真情魂魄和真爱万物在里面,就应该是现时的真,所以好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份真诚,一份关切、一份我们内心想要企求的完美氛围在荡漾,它是与整个世界浑然一体而又高于世界的自在翔飞,是一个完整的自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