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性情教育》有感

作者:佚名  时间:2009/4/16 16:52: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44
  21世纪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性情教育,其次才是知识教育,其次才是知识教育。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踩着知识的阶梯登上人性的巅峰,普酒人性的光辉,化育学生美好的心灵。
  ——引言
  现代教育完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最需要教育论理,它要求教育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洞览人的全部内心世界,触摸人的灵魂,理解其复杂而精致的内容,从而新生人、关心人、支持人、爱护人、同情人,按人的本来面目培养人,把目前单纯传授知识的学校变成孕育丰富人性的学校,使学校成酝酿美丽的人性之花的圣殿,从而最终构建起人们身心健康、充满睿智、德才兼备的美好性情,使人首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内在潜质和特别的特征,他们是人性的胚胎,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同,教育就是不断引导和实现这些潜质,就不是断培植和化育这些特征,使人性逐渐丰富起来、优雅起来,从而登上人性的巅峰、普洒人性的光辉。任何离开人的潜质和特别特征教育都是盲目而失败的教育,无异于让一颗石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识别和抓信人的内在潜质和特别特征就是教育的前程。
  创建愉悦的教育氛围
  人的性情教育只能用创设愉悦的教育氛围的办法来实现。只要我们努力去创设这样的氛围,保证人的性情是被置于健康环境之下的,然后,让其充分的生长,而不过于关注它生长的结果,不过多干涉它的结果,这样它也许会带有更多的创造意义的成分。那么我们如何创建教育氛围呢?在这里我们要把握好三个度:
  (一)适人性
  所谓适合人性就是整个教育氛围必须适合人的性情特征,而不是违背的性情特征对人进行所谓的逆向锻造,所谓适合人的性情特征,一方面指人本身在教育当中受到的最高待遇,人在教育当中能够体验到自身的被尊重和被关怀的感觉,能够保持崇高的人的尊严,没有牢笼般的束缚、精神上的压抑、地位上的不平等、管理上的专制、态度上的歧视、人格上的污辱、情感上的冷漠等。所以,我们的教育在取向上必然是适人性,还不是逆人性。只有在适合人之性情特征的环境里,人之性情才能得到舒展,获得自由,健康成长,迅速发展。
  (二)愉悦性
  对占教育主流的青少年教育来说,我们更应该重视和强调教育氛围的愉悦性,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性情不爱摧残,才能保证他们心灵健全和人格完美,否则在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只能培养出对自己参加者社会都是极大的不幸的人来。
  构建愉悦的教育氛围也就是把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创建一个令人愉悦的教育大气候。在这个大气候中,关键有两条:一是要有活泼而轻松的基调。只要一切生动活泼起来,教育才有可能真正构建起适合人成长发展的大氛围。同时活泼离不开轻松,人的天然的创造潜能只有在轻松的环境里才能开发出来并造成生机勃发的局面。二是相互关爱的情感,爱的大气候才是真正的教育大氛围,正因为我们关注人、热爱人,我们才有了教育,才从事教育;如果是相反的,就绝没有教育存在的可能。
  (三)发展性
  我们创建愉悦的教育氛围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营造愉悦的教育氛围的发展性包括两方面:一是人的内在方面;二是人的外在方面。发展性也才从根本上构建了创造愉悦的教育氛围的一个特特视角。
  如果说太阳是万物的生命线,那么爱就是教育的生命线,最原始的教育就是从爱开始的,最现代的教育也深深地需要爱。所以,只有爱才能构筑起愉悦的教育氛围;只有用爱才能化育学生美好的心灵!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