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提问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作者:甘肃省民勤县重兴中学 范登清  时间:2009/4/19 17:55:18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60
  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的积极地定向思考。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让提问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呢?
  一、 记忆式提问
  这一类提问要求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来回答,而不需要深入的思考。例如:
  (1)《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那一句?请大家一起背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吴敬梓的字、号、朝代、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3)以前我们学过小说的有关知识,那么谁来说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二、启发式提问
  当学生思维犹如平静的湖水时,用启发式提问,犹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例如:
  小说《项链》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想想看,这个结局在前头有无征兆(伏笔)?小说为什么到此戛然而止?为什么不写下去,写玛蒂尔德把真项链要回来,欢天喜地换回几万法郎?
  这样的启发式的提问,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发学生思维的多项探测。
  三、比较式提问
  就是激发学生展开类比或对比分析问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
  《心血凝成的作品》、《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一样,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具体比较它们的不同写法,并说说哪一篇的效果你最欣赏。
  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了什么是侧面烘托的手法,在对比中理解了三篇文章的不同艺术效果。
  四、追踪式提问
  即以一个问题为起点,沿着一条思路追踪提问。例如《孔乙己》中对课文多次描写“笑”的含义理解,可用追踪式提问。
  教师讲述、提问: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是以哄笑取乐的。想一想:
  ⑴为什么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
  ⑵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⑶体会“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有何艺术效果?
  追踪式提问逐层解析,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答题习惯。
  五、探究式提问
  探究式提问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使思维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提问: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学生讨论,回答。)
  结论是肯定的,三味书屋的教育是失败的。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土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这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基础。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这就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应有的深度和高度。
  六、转换式提问
  想问A问题,先从B问题开始,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
  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理解课文的主旨,我们可以不直接问课文的主旨是什么,而是问:“谁能从多种角度入手,给课文另外加个标题?”通过加标题的形式,逐步绕到课文主旨上,学生影响深刻。
  七、拓展式提问
  拓展式提问可以让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深,扩大视野,启迪智慧。
  例如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可以就势提问:除了余光中的《乡愁》诗,大家还知道哪些乡愁诗或哪些抒写乡愁的名句?从而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八、评析式提问
  这种类型的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或全篇、或局部、或内容、或形式)进行欣赏、鉴别和评论。例如:
  (1)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培根《谈读书》)
  (2)“他们就是麦琪。”,为什么说他们就是麦琪?(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提问不仅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具体地把握课堂提问的类型及特性,让提问这把金钥匙,为学生开启智慧之门。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